善林金融:風控需從資產源頭抓起
如何評價一個互聯網金融平臺,風控水平和風控能力已經成為其核心因素。尤其是目前整個行業處于整改期的階段,平臺遭遇綜合考驗,風控顯得更為重要。善林金融始終堅持風控為先的發展目標,搭建了行業領先的風控體系,而篩選優質資產項目是風控的首要環節。
現在一些網貸平臺之所以出現逾期、壞賬甚至跑路等問題,除了一些平臺出發點就不正確,關鍵還是平臺自身能力問題。善林金融認為,由于資產質量不佳而導致的逾期、壞賬已經成為主要原因之一,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要提高資產端的開發,尤其是風控能力。
在互聯網金融平臺發展的初始階段,投資者和資金數量還不成規模,而且資產端項目資質較好,能滿足投資需求。但是隨著平臺規模和投資人數的增加,投資需求不斷上升,如果資產端的開發趕不上需求的增長,那么“資產荒”很快就會出現。
因此,能夠獲取優質的資產,解決資產荒,成為目前各個平臺競爭的首道起跑線。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明確在能源、交通設施、水利、環保、農業、林業、重大市政工程等七大領域鼓勵和引入PPP模式,善林金融對此非常關注,PPP項目由于是政府與民間資本合作,有政府參與和公共基礎設施為項目基礎,因此資產優勢明顯。善林金融今年已提前布局一些西部省市的PPP項目,成功對接優質資產。
不過,即使能夠對接優質的資產,并不意味著平臺就做好了風控,因為項目同樣存在好壞問題,因此資產端風控對平臺專業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以PPP項目為例,善林金融在實際對接中發現,在PPP項目的選擇上比較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也源于這種合作模式參與方較多、工程較為復雜的特性決定的。
對此,善林金融董事長周伯云強調,要解決信息不對稱,需要互聯網金融平臺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可以做成PPP項目的基礎設施有很多,機場、學校、醫院等都可以,這就需要互聯網金融平臺具備基礎設施的投資經驗,對相關方面有深入的了解。”他表示。
此外,一個PPP項目從產生到融資、從建設到建成并產生效益,需要與政府機構、金融機構、項目承建商等不斷溝通合作,這同樣需要一個互聯網金融平臺具備資源整合和項目把控的絕對能力。善林金融擁有一支投資經驗豐富、對資本市場運作嫻熟、系統化高效率的管理團隊,擁有多年的政府合作、資本市場運作和投資經驗,并建立了優秀的項目篩選和風控隊伍,能夠確保優選PPP項目引入資產。
跟PPP項目一樣,其他優質的資產項目同樣也需要互聯網金融平臺具有相關行業的絕對專業能力,才能在源頭做好篩選和風控,優中選優,才能為項目安全、資金安全夯實堅實的基礎,善林金融作為行業內知名平臺,隨著業務的不斷發展,不斷優選和對接更多優質資產,為客戶帶來安全、穩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