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人才是第一資源。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天下英才發出時代召喚,也對育才、引才、用才、梯隊建設等方面作出明確指引。這在青年科研人員中引發熱議。
“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著力形成人才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代表對二十大報告這段話深有感觸。付巧妹說,開拓性探索關鍵技術的特點是挑戰性大、吸引人才相對困難。隨著這幾年的制度完善,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加入了進來。
如何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二十大報告為人才的培養與吸引指明了路徑。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王秀杰代表說,“有些青年學者剛剛完成學業,往往對新的工作環境不太了解,這時一些科研單位的主動聯系會讓很多優秀的青年研究員對開啟新階段的科研工作有更系統的規劃。”王秀杰說,中科院作為國內頂尖學術機構,在人才政策方面一直積極作為,對高層次人才主動出擊。
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特聘研究員吳連鋒代表作為招聘者數十次為學校面試人才。“要挑到最好的人才,給出對方心儀的條件和有利學者成長和創造環境至關重要。”吳連鋒說,目前看來西湖大學通過“伯樂”拋出的“橄欖枝”,至少能吸引90%的被邀請者欣然接受邀請。
“學術高地”對人才有著巨大吸引力。王秀杰認為,二十大報告中還蘊含著對科研院所自身創新能力建設的要求。她說,對于很多青年人才來說,一個科研院所的創新能力和研究成果是吸引優秀人才的首要因素。例如她所在的中科院遺傳發育所在植物分子育種等方面處于全球領跑地位,對這個專業的人才很有吸引力。
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人才戰略布局。
有好的人才布局才能釋放“第一資源”的潛能,讓“第一動力”更加強勁。付巧妹對此深有感觸。“我從事的古基因組學研究雖然是基礎研究領域,但對技術的創新性要求很高。”付巧妹說,面對時間“刻刀”劃過了幾十萬年的樣品,沒有技術創新是束手無策的。
“和探測深空、探測物質等對人類認知拓展的基礎研究一樣,我們也需要精細、嚴苛的技術。”付巧妹說,技術人員的培養至關重要。
“原本‘重研究輕技術’的現象正在發生改觀。”付巧妹說,在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方面,很多科研院所已經開啟了激發技術人員創造潛力的機制探索,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從項目設置、技術平臺和資金扶持方面給技術創新很大的探索自由度,并為技術人才提供培訓學習通道。
王秀杰也表示,基礎研究最終服務于國計民生,需要包括技術開發、應用轉化等在內的結構合理的人才梯隊。她所在的單位在職稱評定方面,為作物育種研究人員設立了單獨的體系,不以論文為導向,而以育種成果、推廣成效為評價指標。(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