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4日,“禾下乘涼夢--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建站五周年系列活動”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舉辦,“袁夢計劃4.0”正式啟動。
興安盟位于中國北部邊陲,地處北緯46度、大興安嶺向松嫩平原過渡帶,是世界公認的黃金水稻種植帶。
圖為“禾下乘涼夢--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建站五周年系列活動”現場。 畢力格 攝2018年,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成立,為選育優質水稻新品種、助推鹽堿地稻作改良技術發展、幫助興安盟水稻畝產提高100公斤提供科學技術支持。
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陽說:“如今,工作站基地示范的耐鹽堿水稻從畝產508.8公斤提高到540.3公斤,優質粳稻從538.48公斤提高到717.56公斤,如期完成袁隆平院士確立的每畝增產100公斤的目標。”
圖為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陽通過“超時空對話”,向袁隆平院士匯報工作。 畢力格 攝活動現場,袁定陽通過“超時空對話”,向袁隆平院士匯報這5年來的成績:“興安盟大米評估價值超過180億元人民幣,產品已經銷往中國國內多個城市,還出口到蒙古國、俄羅斯等多個國家。”
袁定陽說:“我們選育出了優質粳稻新品系13個、審定新品種3個,2023年還有兩個品種有望通過審定,推廣種植面積已超過10萬畝。耐鹽堿水稻畝產量連續4年突破500公斤,興安盟耐鹽堿水稻種植模式已經成為中國鹽堿地治理的標桿。”
圖為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陽線上推廣興安盟大米。 畢力格 攝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站長王世剛稱,“今年,‘袁夢計劃4.0’將在興安盟水稻新品種研發、鹽堿地稻作改良產業化應用、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方面更加發力,推動興安盟建成北方寒地水稻基地、耐鹽堿水稻種源生產基地和關鍵技術輸出基地。”
興安盟行署副盟長何偉利表示,興安盟力爭“十四五”期間示范推廣優質水稻30萬至50萬畝、旱作水稻20萬畝、耐鹽堿水稻20萬畝,建成種源基地10萬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