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圍繞唱好杭甬“雙城記”,兩地政協從值得做能夠做的具體事項入手合力助推,“雙城記”的畫卷越來越清晰、成色越來越足。
特別是自2022年首場協商交流活動舉辦以來,“杭州貨、寧波走”扎實推進,“東洲—乍浦—寧波”首條海河聯運外貿精品航線開通并拓展;“宋韻杭州奇妙夜”專設寧波展區,“湖海對話”“書香杭甬”等活動引領文旅消費;寧波還實現(今年5月1日起)全國327個交通互聯互通城市的居民,持加載交通功能的第三代社會保障卡在寧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與寧波市民享受“同城折扣待遇”。
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杭州亞運會舉辦之年,杭甬兩地如何合力唱好“雙城記”?
5月25日,合力唱好杭甬“雙城記”專題協商會在浙江省寧波市舉行,杭甬兩地政協委員建言獻策,共同為助力唱好“雙城記”再譜新篇章。
建立多層次、多領域的產業合作機制,推進共建杭甬產業創新帶,實現產業高質量協同發展,是唱好杭甬“雙城記”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的必然要求,更是深入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具體舉措。
寧波市政協委員、寧波燕創厚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增表示,杭甬兩地異地商會是產業合作機制建設的重要力量,“當前,商會實力不強、作用發揮有限,潛力亟待挖掘。”她建議,在兩地黨委政府支持下,依托兩地經促會、工商聯組織,組建“雙城記”異地商會聯盟,各設秘書處,明確職能定位,建立工作機制,助推共建杭甬產業創新帶。
杭州市寧波商會會長、頤高集團董事長翁南道表示,目前兩地商會主要向會員提供信息交流、培訓考察、招商引資等傳統服務,適應數字經濟時代要求的信息服務、平臺服務等較少,難以滿足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兩地數字經濟發展需要。
翁南道建議,可以借鑒“成渝一體化”經驗配套企業回歸投資相關激勵政策,對商會會員企業回鄉投資予以獎勵,尤其是對數字智能制造等新興行業、新創企業、新生項目,加大政策支持和金融支持力度。
2023年是杭州亞運會的舉辦之年。
寧波市政協委員、寧波市文化廣電旅游局副局長陳彩鳳表示,這是合力唱好杭甬“雙城記”的重要機遇。她建議借助亞運平臺共推亞運主題特色游,例如共設亞運主題線路,加強聯合推廣;共辦旅游展覽活動,壯大旅游品牌;共融亞運產業發展,拓展旅游鏈條;共推旅游同城機制,暢享惠民成果等。
“放大亞運主題游‘長尾效應’。”杭州市政協委員、杭州電視臺西湖明珠頻道導演陳萍建議,在后亞運時代積極對接組織跨媒體互動綜藝活動,邀請亞運冠、亞、季軍運動員(團隊)參與,增加兩地亞運場館粘合性,推動“文旅綜藝情景式線路”成為可持續的網紅打卡點。
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兩市職業教育部門積極響應唱好“雙城記”的重要決策部署,在院校協同發展、教學協同研究、教師協同培養等領域,發揮各自特色,形成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良好局面。
寧波市政協委員、寧波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校長陳星達表示,在調研中,他們發現杭甬兩市在深化職業教育協同發展方面,還存在著機制不完善、協同不深入、合作不全面等問題,缺乏系統謀劃、制度保障和常態化舉措,“建議打造協同平臺,推動全體系合作發展。例如建立職教教研合作平臺,在兩市職教教研機構的主持下,可以按學科和專業,成立各類教研大組,開展聯合教研活動,深化教學改革,提高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杭州市政協委員,杭州市教育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陳萍建議建立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合作機制,例如由杭甬兩地教育部門輪流牽頭,每年舉行“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校長論壇”,總結分享工作經驗,對人才培養實踐過程中遇到的瓶頸、困難以及探索解決辦法進行研討并形成共識,進而促進兩地職業院校加深相互了解,提升兩地職業教育水平、擴大辦學影響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