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26日聯合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典型案例。
這批典型案例有6個,覆蓋平臺經濟主要行業類型和常見用工方式,包括:如何認定網約貨車司機與平臺企業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如何認定網約配送員與平臺企業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外賣平臺用工合作企業通過勞務公司招用網約配送員,如何認定勞動關系?勞動者注冊個體工商戶與平臺企業或其用工合作企業訂立合作協議,能否認定勞動關系?如何認定網絡主播與文化傳播公司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如何認定網約家政服務人員與家政公司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平臺經濟迅速發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維護等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對此,人社部等部門2021年發布《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創新提出“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的情形”;同時,針對“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的勞動者就業更加靈活的特點,將相關勞動者納入最低工資、休息、勞動安全等制度保障范圍,但不適用以就業穩定性為保障目標的解雇保護、經濟補償等規定。
該批典型案例即落實指導意見要求,堅持“事實優先”的勞動關系認定原則,根據用工事實認定企業和勞動者的關系。
專家稱,該批勞動爭議典型案例的發布,通過以案釋法引導裁判實踐,對于切實提高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案件辦理質效,充分實現平臺經濟良性發展與勞動者權益保護互促共進具有重要意義。
兩部門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對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案件辦理工作的聯合調研,積極推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法律政策完善,加大對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機構和人民法院辦案指導力度,通過爭議案件辦理引導平臺及其合作企業依法規范用工、勞動者理性維權,更好實現勞動爭議糾紛化解政治效果、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