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事實證明,我的擔憂多余了。車平穩地在二環路上行駛著。前方堵車了,車一步一挪。我怕小伙子著急,打字告訴他:不急,我的時間夠用。小伙子回了個“OK”的手勢。
第一次乘坐“聽障司機”的車,我不免有些好奇,不禁打量起車內的環境。車廂整潔。駕駛臺風擋玻璃前,臥著一只卡通玩具小老虎。我猜想,小伙子也許屬虎。“小老虎”旁是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后排座椅也是卡通圖案布置。在后門車窗框上,還安裝有一個小的圓形反視鏡,一行小字提醒客人:開門前請注意后方行駛車輛!
趕上“早高峰”了,沒想到路上這么擁堵。終于挪到一個出口,“聽障司機”沒有和我商量,一打輪,車子就開上了輔路。這是要穿胡同走呀!我打字問他:北京人?他點頭微笑,右手放在胸前,做了一個“按壓”的手勢。我立馬理解了小伙子的意思,用北京話說就是:放心吧,您吶!咱道兒熟。
這手勢一下子也勾起了我的回憶,讓我想起多年前生活的胡同里的一個聾啞男孩。
那時,我居住的胡同里有一家靠低保維持生計的特困戶“二嫂子”。這位善良、勤勞的農村婦女,含辛茹苦地把一個被遺棄的聾啞男孩拉扯大。她抱回只有一個月大的嬰兒時,全然不會想到孩子是個聾啞人。跑遍幾家醫院后,二嫂子接受了這個殘酷的現實,從此更加疼愛這個孩子。胡同里的老街坊們也對這個孩子呵護有加,眾人一起幫他上了聾啞學校。孩子格外聰穎,不僅學習成績優秀,還學會了繪畫、剪紙,喜歡上了攝影。我曾把自己的一臺相機送給了他。記得有一年春節前,一名在居委會工作的街坊替他報了名,在春節廟會上找了一個殘疾人免費攤位。這個懂事的孩子,不停地制作各式剪紙,一一裝框。廟會第一天就有收獲,賣了十八元錢。當他把第一次勞動所得交給二嫂子時,老人忍不住流了淚。后來我搬家離開了胡同。一天,仍在胡同里住的弟弟打來電話說:“那個聾啞孩子要去外地了,他一定要送你一幅剪紙,都裝好鏡框了,你抽空過來取吧。”那幅精美的剪紙,我至今珍存著。
車子鳴笛的聲音,把我從回憶中拉了回來。我真心祝愿看著長大的那個聾啞孩子,也能像今天這名“聽障司機”小伙子一樣,靠自己的勤勞付出過上好日子。
北京西站到了。我按照提示,用手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他下車幫我從后備箱里拿出行李,然后抱拳向我道別。我這才發現小伙子胸前的掛牌上寫著“胡師傅”和車牌號。我說,謝謝啦,注意安全!胡師傅好像聽懂了我的話,依然用右手在胸前做了個“按壓”的手勢。我知道,他是在說,放心吧,您吶!
寫完這篇小文,我忽然想到,那天進站忙著安檢,忘記給“聽障司機”胡師傅點個五星好評了。趕緊補上!
李培禹(來源:人民日報)
李培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