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登陸過俄羅斯嗎;臺風天鴿登陸俄羅斯
作者:雷炎
7月22日,今年的10號臺風“安比”在上海登陸,導致當天浦東、虹橋大量進出港航班被取消和延誤。特別是在臺風登陸的22日上午,靠近登陸區的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幾乎處于關閉狀態,8:30~10點這個時段幾乎上全部停止飛行。
為什么說幾乎呢?因為在這個時間段,仍然有一架非常彪悍的客機頂著強風降落浦東機場,這就是俄航SU208航班。戰斗民族果然名不虛傳,在臺風登陸時候還敢于降落,更加有意思的是這架從莫斯科飛來的客機起飛時候是延誤了的,但是降落的時候居然提早了19分鐘到達。網友不無戲謔的說,如果不是臺風,這個俄羅斯飛行員其實可以在浦東機場吃早飯。
這并不是SU208航班的首次臺風秀。3年前的7月11日,還是這個俄航SU208航班,在上海的狂風暴雨中安然降落浦東機場,并在幾小時后拍拍屁股,頂著臺風返回了莫斯科,讓機場滯留的旅客一臉懵逼!
其實,俄航的戰斗表現并不是忽視航空安全的證據。
21世紀以來,民航客機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航空裝備計算機化給公司和乘客帶來一系列便利的同時,也產生出一些負面影響。
國際民航組織(ICAO)分析發現,不少航班機組不能很好地駕馭高自動化飛機,2001-2009年,因機組成員對自動駕駛系統使用不當而引發的事故占所有民航事故的40%,占災難性民航事故的30%。
由于太過依賴自動化駕駛系統,不少開高檔飛機的機組經常遇到這些危險情況:在自動駕駛系統或發動機推力自動控制系統失靈的情況下飛行;在航速表損壞的情況下飛行;電路損壞時不知道;不能正確地排除故障;在發動機停車時不能合理地控制住飛機……
反觀俄航,2008年發生的一次波音737客機失事,讓他們非常重視飛行員的基礎駕駛技能測試。
原來,那次事故中,因為飛機接近機場時稍有些迷航,副駕駛在計算機中輸入機場位置參數,因為英文不好,找不到正確的搜尋結果,還把俄尺與公尺(米)的換算單位搞錯了,導致機長喪失對飛機狀態的判斷,結果飛機因高度過低而觸地墜毀。
從此以后,俄航提高“底線思維”,不管開什么飛機,都堅決要求飛行員手動駕駛能力過關,“這不是反對科技進步,正好相反,這是堅持以人為本,計算機為輔,后者只能是前者的助手”。
這也是為什么俄航飛行員敢在臺風這樣超過電子飛行能力的范疇下飛行,足以體現其較好的飛行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