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形成合體
為慶祝中國成立100周年,央廣網推出《黨史聲音日歷》,用聲音帶你穿越百年時光。
【黨史上的今天】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在軌飛行期間,2名航天員在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組合體內開展了為期30天的駐留,完成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2016年11月18日成功返回。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飛船承載著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準確進入軌道。經地面遠距離導引和自主控制飛行,于10月19日3時31分,在距地面高度393公里的近圓軌道上,與天宮二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2名航天員順利進駐天宮二號。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神舟十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央廣網發 視覺中國供圖)
飛行任務期間,共開展了40余項空間科學與應用技術、航天醫學、在軌維修技術等方面的實(試)驗項目,以及科普實驗和展示活動,成功釋放伴隨衛星并對組合體進行了伴飛拍攝和近距離飛越觀測。2名航天員在軌生活狀態良好,按預定計劃完成了各項實(試)驗任務,獲取了豐富的數據和初步成果。
2016年11月18日14時03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主著陸場預定區域,經確認身體狀態良好后,景海鵬、陳冬2名航天員隨后出艙。至此,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勝利實現了穩定運行、健康駐留、安全返回、成果豐碩的任務目標。
與此同時,天宮二號恢復至長期運行軌道,轉入獨立運行模式,繼續開展空間科學實驗和應用技術試驗。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此次任務,兩名航天員遨游太空33天,首次實現了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并開展一批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新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進展,為廣大中華兒女團結奮斗、實現夢想注入了強大信心與力量。
(資料來源:新華網、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
總監制:于鋒 高陽
編審:高陽
監制:王薇 馬媛
策劃:劉一荻
音頻制作:陳德楠
主播:韓曉
設計: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