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委從哪調取微信記錄,紀檢對男女作風問題怎么查實
云南監委梳理近年發生的違紀違法案件發現,不少問題涉及高檔煙酒、珍稀藥材、天價茶葉等名貴特產。為防止領導干部利用名貴特產特殊資源謀取私利,云南省紀檢監察機關以“煙、茶、玉、礦”等為重點,持續開展領導干部利用名貴特產、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問題專項整治,深挖問題背后的奢靡腐敗行為。
如何由點及面,斬斷利用名貴特產特殊資源謀利灰色利益鏈?專項整治如何把“當下改”與“長久立”有機結合起來?記者進行了采訪報道。
綜觀這些年云南發生的違紀違法案件,許多都集中反映在、玉石、能源、礦產等特色資源領域
2022年11月,普洱市各級黨員干部收到一份關于市人大常委會原二級主任科員張善強的案件通報,通報集中列出了張善強“大肆斂茶”等問題。
此前,因發現張善強有關問題線索,經普洱市監委指定管轄,思茅區監委對張善強立案調查并采取留置措施。調查過程中,張善強交代了其大量侵吞、轉移、藏匿高檔普洱茶等問題。
據辦案人員介紹,張善強一只手“化公為私”,利用職務便利,安排多個單位公款購買大批高檔茶酒,購買后又以外出接待、公務活動等名義,將大量名貴茶酒拉回家中據為己有;另一只手“借公肥私”,利用職務影響力長期收受他人賄送的茶葉,并以幫助宣傳等為名,向有關單位和領導分別索要價值20萬元和74萬余元的茶葉。為掩人耳目,張善強將得來的名貴普洱茶更換包裝銷毀標識,將侵占的名酒拆除包裝倒入自制酒缸,妄圖瞞天過海、私吞侵占。
2022年11月,法院以受賄罪、貪污罪判處張善強有期徒刑6年,并處罰金人民幣60萬元,其違法占有的茶葉等土特產被依法追繳。在其違紀違法懺悔錄中,張善強寫道:“愛茶、愛喝好茶,自己卻不想出錢買,動起了歪心思。處心積慮弄了那么多茶葉干什么?一天喝三次茶也用不了二兩,而這些茶卻足以毀掉我的人生,‘好茶’把自己送上了違紀違法的不歸路。”
云南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正風肅紀反腐高壓態勢下,仍有一些地方、部門領導干部變著法子頂風違紀。有的利用職務之便,將管轄范圍內的名貴特產特殊資源供個人享用及謀取私利;有的以“人情往來”為名,違規收受或占有名貴特產;有的花公款購買贈送他人,慷公家之慨、謀個人之私,搞利益輸送,可謂花樣繁多、手段翻新。
行業一直是云南省重要支柱產業。少數黨政領導干部和企業管理人員,將“云南”作為謀取私利、享樂奢靡的工具和政治攀附、利益輸送的媒介。如云南省專賣局(公司)原黨組書記、局長、總經理余云東,無償調取6.44萬條高檔供個人享用及謀取私利;云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李天飛,先后7次違規將用于試制、品吸、宣傳促銷等用途的出售,獲利226.39萬元。
普洱茶是云南茶葉的一張名片。然而,有的領導干部卻把“土特產”當成發家致富的“金缽缽”。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委原副書記、原書記刀勇,利用職務便利安排行政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負責人和私人老板向其妹妹、弟弟、侄女婿經營的茶葉店購買價值不菲的普洱茶,從中獲利236萬元。
綜觀這些年云南發生的違紀違法案件,許多都集中反映在、玉石、能源、礦產等特色資源領域。“我們深刻剖析近年來重大腐敗案件反映出的共性問題,把每一起案件、每一種狀況都與云南整個政治生態結合起來,對問題產生發展的‘氣候、土壤、條件’等深入思考研究,深入分析形成機理,著力加強‘煙、茶、玉、礦’等重點資源領域黨風廉政建設。”云南省委常委,書記、監委主任馮志禮說。
開展專項整治是作風建設的重要抓手,整治利用名貴特產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問題取得階段性成效
名貴特產是地方的特殊資源和金字招牌,決不能成為斂財的“搖錢樹”、送禮的“敲門磚”、變現的“硬通貨”。為防止領導干部利用名貴特產特殊資源謀取私利,云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集中精力、重拳出擊,自2018年起對當地特色資源領域開展了一場持續深入的專項整治。
根據地域和部門、單位特點列出整治項目清單,所有黨員干部逐項逐條自檢自查。全省共梳理出煙、酒、茶、珠寶玉石、木材、藥材等7大類230個品類的云南名貴特產、特殊資源清單,清理出公款購買庫存的煙酒、茶葉、珠寶玉石、紀念品、禮品等物品可估算值共計4103.52萬元。云南監委辦公廳印發《關于督促做好庫存名貴特產類物品清零工作的通知》,要求紀檢監察機關充分發揮監督作用,督促被監督單位限期完成庫存物品清零工作。
庫存名貴特產類物品清零工作開展以來,云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采取分級負責、分類處置、規范處置、全程監督措施,對公款購買庫存物品限期清零。采取銷毀、拍賣、協商出售、慰問處置等4種分類處置方式,對庫存的過期食品、保健品等,登記之后予以銷毀;對庫存的高檔煙酒、茶葉、玉石珠寶、紀念品、禮品等,能通過公開拍賣方式處置的,一律公開拍賣;確實難以公開拍賣或不宜公開拍賣的,通過詢價、協商出售方式處置;對能用的辦公、生活用品,通過慰問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處置,做到處置合規合法、恰當合適,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和借處置之機搞利益輸送。
對問題露頭就打、形成震懾,是整治工作深入開展的重要保障。專項整治中,云南監委明確對違規公款購買、違規收送、違規占用、違規插手干預或參與經營等5項重點問題,要求以零容忍態度堅決打擊。
專項整治,目標在治,不僅要治眼前,更要治長遠。深入分析領導干部利用名貴特產特殊資源謀取私利問題成因后,云南省制定了《云南省領導干部防止利益沖突規定(試行)》,明確規定領導干部不得“利用名貴特產、特殊資源,搞違規公款購買、違規收送、違規占用、違規插手干預或者參與經營”,不得“利用云南茶葉、珠寶玉石、名貴木材等名貴特產、特殊資源謀取私利”。
把專項整治同常態化治理結合起來,努力取得持久性成效
云南監委全面梳理近年來在查處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糾治“四風”過程中常見的問題類型,針對7個方面突出問題開展以“小”見嚴糾“四風”專項行動,其中就包括公款購買煙酒和高檔茶葉、違規收送禮品禮金。
加強力量統籌和工作銜接,促進形成強大合力。督促各級黨委(黨組)認真落實主體責任,督促商務、稅務、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切實履行職能職責,強化對名貴特產生產、定價、流通等環節的監管,規范行業秩序,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管好“責任田”。
堅持把監督挺在前面,持續鞏固拓展露頭就打、反復敲打的高壓態勢。大關縣紀委監委列出領導干部利用名貴特產特殊資源謀取私利的6類負面行為清單,在要求全縣各級各部門認真開展自查自糾的基礎上,組建工作組采取“清單式”監督模式,對照負面行為清單實行“照單監督”。
注重分析案例、查找漏洞、強化監管、完善制度,邊整治邊建設邊完善。普洱市紀委監委圍繞“普洱茶”腐敗和作風問題,通過分析案件,梳理出6類主要問題表現:領導干部利用職務便利,由本人或特定關系人違規經營高檔茶葉謀利;違規將國家、企業或他人所屬高檔茶葉占為己有;公款購買高檔茶葉隱瞞不報,清理庫存不徹底、搞虛假整改;違規用公款購買高檔茶葉進行消費、送禮;虛開名目列支公款,以辦公用品、會議費、培訓費等虛假名義公款報銷購買高檔茶葉費用;安排關聯單位(企業)用公款報銷購買高檔茶葉費用。
“這6類表現具體聚焦在人、款、物三個方面,為我們靶向發力整治提供了方向。”普洱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監委主任齊曉勇介紹,在緊盯“款”的環節,整合紀檢監察、巡察、審計、財會等力量,看是否“賬實相符”“賬賬相符”,督促整改存在問題;在緊盯“人”的環節,認真梳理信訪舉報材料、巡視巡察報告、審計報告和“三公”經費報告,共排查相關問題線索65條;在緊盯“物”的環節,督促各級各部門全面清查核實財務資產,逐項登記造冊、封存,交由國資公司處理。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