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援疆幾年一批(郴州歷屆援疆人員)
□ 通訊員 陳子龍
2017年是“十三五”對口援疆工作的關鍵一年,也是扶貧開發攻克最后堡壘的關鍵階段。這一年,我市切實發揮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規劃引領作用,扎實推進助推新疆托克遜縣脫貧攻堅行動計劃,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持續發力,按照“用政府援助資金保民生、聚社會資本扶產業、靠真情互動促融合”的總體原則,推動對口援疆工作開創新局面、再上新臺階。
著力改善民生 突出精準幫扶
我市聚焦托克遜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按照摸清底數、區分類型、找準問題、分類施策的思路,找準切入點、提高精準度、增強實效性,積極實施脫貧攻堅行動計劃和年度計劃,助力托克遜縣脫貧。
2017年計劃建設就業及支持產業發展、教育、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基層反恐維穩和組織政權建設等4大類11個項目,計劃援助資金5905萬元,項目設置主要聚焦民生和產業,其中民生類項目投入資金占全年我市援疆資金的81.4%,民生和產業類項目投入資金占2017年援疆資金的84.8%,超過了新疆自治區關于“安排在縣及縣以下支持脫貧攻堅的項目資金比例達到80%以上”的要求。
加大了對貧困村和農牧區的投入,整治村容村貌,加強村鎮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牧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我市援助3720萬元,援建了2200套安居富民房、176戶游牧民安居房,幫扶1344個建檔立卡貧困戶解決了水、電等基礎設施配套問題。
實施了農村專業人才培養、勞動力就業培訓和大學生資助項目,實施培訓解決了100名貧困學生上學、70個貧困大學生就業培訓問題,培訓產業工人175人,開辦科普大院等,做到扶志與扶智相結合,提升了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加強產業帶動 實施精準協作
我市援助400萬元實施了5個貧困村產業發展促進就業項目,幫助奧依曼村新建冷庫、郭若村發展農副產品電子商務等,幫助580名建檔立卡戶實現家門口就業。
通過“湘洽會”、“農博會”等平臺,組織有意向的企業深入托克遜考察洽談,達成一批新的合作項目,做好對已簽約項目的跟蹤服務工作。2017年實現簽約項目7個, 簽約資金21億元,實際落地項目5個,到位資金6.65億元;促成京東商城、郴州生源集團等與托克遜縣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促成了郴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岳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托克遜縣能源重化工產業園結對共建。
強化人才支撐 助力精準扶貧
在穩定原有干部人才援疆規模基礎上,2017年我市增派了5名柔性援疆人才,郴州援疆干部人才達到33人。有序組織托克遜縣、鄉、村三級干部以及教育、公安等行政干部60多人次來我市學習培訓交流,接收33名教育系統干部、5名宣傳文化系統干部、2名民警到郴掛職交流。
通過新建或改擴建校舍、配備教學設備、雙向交流培訓等措施,改善受援地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提高辦學水平。構建了郴托兩地 “六位一體”教育援疆新模式,促成托克遜縣第一小學、第一中學等9所學校與我市相關學校構建網絡聯校,實現兩地同步教學;通過培訓醫護人員、遠程診療等形式,幫助受援地醫院提高診療服務水平。選派了重癥學、兒科、康復科等本地緊缺的學科醫生7名,開展了經皮氣管切開術、神經康復等16項新技術、新項目。全年接診門診和住院病人9560人次,組織參與搶救225人次,科內講課76次,傳幫帶醫護人員21人,赴鄉村開展常態化義診活動18次,所在醫院重癥轉診率由55%下降至12%。
促進社會參與 實施精準聚力
2017年,我市組織社會各界出資110萬元,用于資助托克遜縣貧困中小學生、援助貧困村科普大院建設、改善貧困村基礎設施等;郴州援托工作隊引導白糧液酒廠、金潤棗業等當地企業與京東商城、郴州生源集團簽訂1500萬元銷售定單;組織湖南建工集團、神華新疆托克遜礦業有限公司、托克遜縣天業礦產開發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收購博斯坦鄉、伊拉湖鎮等鄉鎮貧困村紅棗、哈密瓜400多噸。
我市33名援疆隊員與60戶維吾爾族群眾結親戚,在生產勞動、讀書交友、聯誼交往、困難幫扶中,幫助其解決勞動力不足、農產品銷售困難、就醫就學等生產生活困難問題100多個。開展了“郴托情”愛心助學活動,從郴州市教育基金會為40名貧困學生爭取了每人2000元的助學金。組織全體隊員開展“進農家干農活”活動,參加各類植樹造林活動,向通溝村捐贈110臺電視接收器,解決了通溝村420名群眾多年來無法收看電視的難題。
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等宣傳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宣傳中央有關精神,宣傳我市對口支援工作的成效,宣傳我市援派干部人才艱苦奮斗、干事創業、維護民族團結的先進事跡,鼓勵引導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和參與對口支援協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