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水稻生長過程圖片_小學生水稻生長記錄
文丨蔣思靜
前幾日,是今年立夏后的第一個節氣,小滿,也是“水稻的一生”課程里,小朋友們種下秧苗后,迎來的第一個節氣。
一大早,農場的小葵老師就來到秧田里,給大家拍下了秧苗的樣子。
// 初夏的早晨,明亮清透。晶瑩的露珠掛在秧苗垂下的葉稍,一夜雨后,秧田灌滿了水,秧苗的倒影伴著云影,輕盈窈窕。
// 與剛種下的時候相比,小滿時節的秧苗,已經更加茁壯了。歷經了分蘗、拔節,秧苗從主株上分出了更多的枝葉,為了獲得陽光,小秧苗又開始一節一節往上生長。
// 初生秧苗盈盈的綠意讓人憐愛。它們就像一個虎頭虎腦的小朋友,披著一身青翠的綠衣,如饑似渴地飲著雨水和陽光,快樂成長。
老師告訴我們,小滿是24節氣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時節。
古語說:“小滿,江河易滿”,四川農諺講:“小滿不下,犁耙高掛”。它和雨水、谷雨一樣,和降水緊密相關。如果小滿時下雨,那秧苗就能及時獲得足夠的水分,今年也不會大旱,會有一個好收成。
前幾日成都熾烈的太陽,不免讓人擔心。然而,小滿當天,當嘩啦啦的雨水如期而至時,我們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我們的秧苗不會口渴啦!
同時也心生感慨:二十四節氣真是準,古人的智慧令人嘆服。
5月2日和5月10日,我們「水稻的一生」課程的兩組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們一起完成了今年「春插秧苗」任務。大家第一次來到了農場,走進稻田,認識了未來將陪伴我們一年的好朋友。
我們的農場坐落在崇州“十萬畝良田”中心,這里長期以來,就有川西壩子上最古老的水稻種植傳統。
走進農場,我們就收到了老師精心準備的“春耕”背包 ,除了精美的自然筆記手冊外,還有很多我們需要的小工具和小卡片。
正式插秧之前,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始認認真真地與“”互相認識。我們知道了,秧苗是從一粒粒稻谷培育而來的。而育苗的工作,在驚蟄之前,就已經開始了。被培育的稻谷,會像“小豆芽”一樣,慢慢發芽長大。
我們先從圖冊上了解了水稻的故事,然后再仔細地觀察秧苗。
有的小朋友拿出了尺子,量出秧苗的“身高”,在自然筆記本中,記錄下秧苗的特征,像是在寫一本“好友錄”。
“”
為了讓小朋友為自己的秧田負起責任,每個小朋友都鄭重地寫下了自己的“責任牌”。
接著,我們扛著小旗幟,舉著責任牌,來到了秧田,開始期待已久的插秧。
經過一個冬天,田里的土塊原本是很硬的。為了能讓秧苗順利扎根,要先往田里灌水,再用犁耙和各種農具松土,讓秧田變成柔柔軟軟的“棉花床”。
秧田里的泥巴黑乎乎的。雖然老師說這才肥沃,但是也不免讓從未下過田的小朋友心里打鼓。然而糾結的時間并不長,分好了自己的“責任田”后,小朋友們挽起褲腿,就迫不及待地下了田。
要在秧田里行走,就已經很難了,小朋友們自己琢磨出了各種好玩的“姿勢”。
當腳丫適應了泥地之后,只見小朋友們左右拿著秧苗,小心翼翼地從中分出幾株,彎下腰來,把秧苗的根牢牢插入秧田。
老師囑咐,秧苗的根要埋入土里,這樣才能站穩;秧苗身體要直立,這樣才能向上生長;秧苗相互之間,不能太密集,要留出足夠三五個拳頭的距離,這樣才有足夠的空間......
小朋友們學習能力極強,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很快就把自己的責任田,填得滿滿的。還有很多互相幫助的小瞬間。
看著小小的秧苗在田里扎下根,雖然還有些歪歪扭扭,但是勞動的成果令人期待,也令人感動。
插完秧苗,我們今年春天的任務就完成啦。
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一起玩起了草地足球。初夏的陽光,綠綠的草地,飛奔的身影和快樂的歡聲笑語,這不就是我們夢想中的童年嗎?
我們的秧苗,順利度過了第一個節氣。
小滿之后,是秧苗生長更加關鍵的時期。
隨著氣溫漸漸升高,秧田里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和營養,讓稻谷孕育稻穗。也要注意防蟲害,防雷暴大雨對稻田的侵襲。
但是我們相信,有小朋友和老師們的精心護佑,秧苗一定會和小朋友們一樣,健康快樂地長大。
我們夏天再見!
排版丨Jiay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