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位航天英雄簡介(13位航天英雄簡介圖片)
截止至目前為止,新中國已經有13位宇航員乘坐“神舟”系列飛船進入過太空。楊利偉和翟志剛更是被授予了“航天英雄”的光榮稱號,那你知道為什么在我國眾多的優秀航天員中,只有這兩人能被稱為航天英雄嗎?
實際上航天員的選拔是極其嚴格殘酷的,我國第一批招募的航天員“種子選手”人數有1400人。而經歷了過五關斬六將的淘汰選拔后,最終只有14個人脫穎而出,成為了我國載人航天部門的預備役航天員。隨后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劉旺、張曉光等我國航天員相繼乘坐神舟系列的航天飛船,相繼進入太空完成了一系列科研探索任務。
擁有了前輩們不斷積攢下的航天經驗后,中國載人航天事業不斷壯大,也涌現了大量的相關的人才,陳冬、劉洋、王亞平、湯洪波、葉光富等航天員也相繼踏上了太空之旅。而劉洋與王亞平這兩位,更是開創了我國首批進入了太空的女航天員這一壯舉!
目前我國為13位宇航員都相繼頒發了榮譽,其中11人頒發“英雄航天員”這一榮譽,而楊利偉與翟志剛特別頒發了“航天英雄”的榮譽稱號。可能有人會疑惑同樣是探索過太空的航天員,為什么只有這兩位獲得了這一特殊榮譽呢?
事實上能被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稱之為英雄的人物,一定是在某個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其中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承擔的責任都是旁人所無法想象的。而楊利偉與翟志剛便是我國航天史中當之無愧的先驅,他們二人中楊利偉首次實現了中國載人航天從零到一的突破,而翟志剛實現了首次太空漫步。與其他的航天員相比,他們做出的功績可以稱之為中國航天事業的基石。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時,隨著總控臺一聲“發射”的指令,上百噸的航天燃料燃燒產生的巨大推力,將楊利偉與他乘坐的神州五號飛船送入太空。雖然在正式飛行前接受了大量的抗壓訓練,但是火箭在上升過程中所產生的壓力,還是大大超出了常人可以承受的極限,用楊利偉自己的話來說:“整個人收縮得像一塊鐵”。僅僅是聽這些描述也讓人不禁感到一股窒息感,可想而知宇航員當時承受了怎樣的壓力。而隨著火箭的加速到30公里時,楊利偉意識到自己遭遇了共振。
這是因為火箭的震動來到10赫茲以下,人類的內臟產生不適,造成一種五臟六腑都在翻騰的感覺。在此之前由于沒有過航天飛行的經驗,所以在飛船制造上也忽視了這一問題,這也差點讓我國的“航天英雄”付出了血的代價,好在楊利偉憑借著頑強的意志力挺了過來繼續完成任務。然而進入太空后雖然沒有了之前肉體上的磨煉,但是心理上的挑戰也隨之而來。
因為太空不存在空氣,所以聲音是無法傳播的,宇航員不但需要獨自面對宇宙中無邊無際的黑暗,還要忍受極端寂靜的太空環境。這種未知環境所帶來的心理上的折磨,同樣不是你我可以想像到的。憑借自己頑強的意志力,楊利偉成功完成了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任務,并且為之后我國的航天事業帶回了寶貴的經驗。
另一位宇航員聶海勝都表示在之后自己乘坐的航天飛船都非常舒適,完全感受不到共振。航天技術的發展與楊利偉這位先驅者所帶回的寶貴經驗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而另一位“航天英雄”翟志剛,則是完成了我國航天史中首位完成了“太空漫步”的宇航員。2008年翟志剛乘坐“神舟七號”飛船進入太空,這次的航天任務并不只是尋常的太空航行,宇航員需要打開艙門在太空環境下出倉勘探,而在這次行動的過程中也是險象環生。
首先的問題便是如何在狹小的航艙環境內打開艙門,由于外部壓力問題三位宇航員整整耗時7分鐘才艱難打開艙門。就在翟志剛側身探出艙門,準備邁出我國航天史上這偉大的一步時,地面指揮中心的顯示器中出現了“軌道艙失火”的提示,這也讓所有人的心被提了起來,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不僅任務宣告失敗,三位宇航員寶貴的生命也將受到威脅。就在大家陷入絕望之際,接收到了航天員景海鵬的報告“神州七號一切正常”。后來的采訪中才得知,在與地面失聯的幾分鐘里,三名宇航員都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好在有驚無險,翟志剛也手持國旗,完成了我國航天史上首次“太空漫步”。
在此之后我國不斷突破科研屏障,新生代的航天員們,也追隨著前輩們的步伐,在新中國的航天史上不斷留下了一筆筆的濃墨重彩。這也向世界證明了,在無數的科研人員以及航天英雄們的助力下,我國完成了民族科技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