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在減持美債、中國減持美債誰來接盤
截至目前,美國聯邦債務總額為21,969,677,088,138美元(近22萬億美元),而美國聯邦預算委員高級政策主管馬克·戈德魏因曾表示“美國已永久性進入一個(年)萬億美元赤字的時代。”過去數十年間,美國經濟正是靠美債與美元組成兩大運轉工具而運行,美國的赤字才得以通過美債的形式轉嫁給全球投資者。一旦這兩者的影響力減弱,則意味著美債不再那么受人青睞,美國經濟靠發美債運轉的模式則將戛然而止,目前來看,這樣的景象或的確正在發生。
根據美國財政部當地時間1月31日最新公布的TIC(國際資本流動報告有兩個月延遲慣例),有15大美債海外持有者于2018年11月紛紛減持了美債(如下圖),我們注意到,全球拋售美債潮已持續數月。這背后也折射出,美元信用的持續減弱。
作為美債第一大海外債權人,中國(內地)于2018年11月環比減持175億美元,總持有規模1.1214萬億美元,這是中國開始連續第6個月大幅度減持美債,也是繼2018年10月減持125億美元后的再度減持,持倉規模又創19個月新低(2017年5月以來新低。)我們知道,近年,中國投資者已成為全球投資者一大風向標。或正是在這一風向標作用之下,多個美債持有者也都開始連續大幅減持了美債。
在減持美債的外國持有者中,兩大石油國沙特、阿聯酋分別都是連續兩個月減持了美債,沙特兩月共減持62億美元,阿聯酋兩月共減持37億美元。如果單獨看金額并不太高不足以說明問題,但近期中東石油國或在去美元化布局方面已有所涉及。比如,近期沙特貨幣管理局( SAMA )和阿聯酋央行( UAECB )已經宣布了他們聯合數字貨幣倡議的細節。名為“Aber”的數字貨幣項目將重點關注使用區塊鏈和分布式分類賬技術的兩國之間的金融結算。這也意味著這兩大中東石油國已共同在去美元之路上達成了某種默契,并突然開始去美元化。
此外,俄羅斯官方數周前就宣布,在相關領域的結算中直接改用本幣化,其中的一大貨幣就包括阿聯酋的迪拉姆。值得注意的是,中東另一石油國科威特也于2018年11月減持了2億美元美債。分析認為,這都是石油國另一種向美元說不的方法,畢竟在石油美元的桎梏下,一些石油國的石油交易非常被動。
?不僅于此,在傳統經濟體中,減持美債潮或也正進一步蔓延。在美債的前五大外國持有者中,第三大持有者巴西在2018年11月減持了25億美元,已連續三個月減持了64億美元;美債的第四大持有者愛爾蘭更是連續三個月共減持320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作為美債的第五大外國持有者也在2018年11月減持了53億美元,且連續兩個月共計減持了177億美元。我們再結合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此前關于美元儲備貨幣的有關說法,不難看出,英國或也正在離美元漸行漸遠,這出乎許多人的意料。據Zerohedg近期報道,卡尼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認為我們最終可能會擁有美元以外的儲備貨幣。全球金融體系的演變目前落后于全球經濟,并且發達經濟體的金融資產集中度不對稱經濟活動。
圖片來源artsy
卡尼稱,新興市場經濟體在全球活動中的份額現在為60%,但其在全球金融資產中的份額卻落后于約三分之一。目前國際貿易的一半以美元計價,但隨著經貿的轉變,實際和金融之間的脫節可能會減少,并且在此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其他儲備貨幣。首先,我預計這些將是現有的貨幣,例如人民幣。“中國提供人民幣計價的繞過傳統美元事件的選擇,例如原油人民幣期貨。”
事實上,通過卡尼的上述觀點以及英國連續三個月大幅減持美債的跡象,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SWIFT報告中顯示,英國人在商業貿易中最喜歡使用人民幣進行交易,商貿交易規模約占5.45%,在全球各國中排名第一了。這或許與沙特等石油國減持美債的出發點是一致的,即用自己的方法向美元說不。路透社在去年二季度就報道稱,中國一家石油企業已簽署首筆以原油人民幣期貨計價的確中東原油進口協議,這意味著中國擬用人民幣大規模結算石油。顯然,未來的石油市場或也將是石油國新一輪的貨幣抉擇。
圖片來源psuv
對此,沙特媒體《阿拉伯新聞報》數周前報道稱,中國的工業已成整個世界的主要生產線。外國都希望獲得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以期待獲得豐厚的利潤。而阿拉伯國家擁有一個能夠同中國市場加強聯系的獨特機會,為了將來的繁榮穩定,阿拉伯國家決不能錯過這個機會。(完)
BWC中文網原創作品,本文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編、轉載或轉化視頻、音頻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