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干部有沒有焦裕祿;援藏干部有沒有焦裕祿的身份
“吸口氧,接著上講堂”
一一日喀則現場排練側記
□淄博日報/淄博晚報/博覽新聞
記者 李可孝 劉淼
26日下午6點30分,經短暫調整后,焦裕祿精神宣講團抵達日喀則。行李來不及卸,飯也來不及吃,三位宣講員直奔市委禮堂,為明天的宣講會現場進行最后一次試講。
每人短短半個小時的宣講會,承載的卻是跨越千山萬水的責任和使命。從平均海拔不足100米的淄博到海拔3860米的日喀則,他們一路奔赴,適應環境,調理身體,優化文本,打磨細節,只為一種精神的傳遞和播撒,并以最好的方式呈現。他們表示:“這是‘裕祿講堂’第一次走進西藏,我們一定要宣講好,讓焦裕祿精神光耀雪域高原?!?/p>
赴日喀則列車上備稿
“高原宣講,一次特殊的精神洗禮”
語氣節奏的調整,宣講課件的優化,段落之間的轉換,故事場景刻畫和情感代入……趙擁軍忙碌在話筒和電腦間,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摳。
他宣講的題目是《從齊魯大地走來的焦裕祿》。作為區委黨校的資深講師,趙擁軍一直弘揚傳承焦裕祿精神,已在全國各地宣講近百場,并獲評山東省委組織部優秀黨課。他說,習近平總書記以“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高度概括焦裕祿精神,這也是焦裕祿一生的真實寫照。在從一個普通農家子弟到縣委書記的成長軌跡中,是黨的教育和指引,鑄造了焦裕祿的靈魂和信仰,并升華為一種精神?!拔蚁氚堰@些講出來。告訴人們焦裕祿為什么會成為焦裕祿。”
第一次在高原宣講焦裕祿,這給趙擁軍帶來一種特別感受。他說,這里是一方神圣的土地,誕生了我們山東援藏干部的“老西藏”精神。焦裕祿精神和“老西藏”精神有相同的價值內核,在此刻共同筑起了新的精神海拔。“我很幸運站在了兩種精神的交融點上,我將努力把這些寶貴的精神宣講出來。讓更多人去感知,認同,然后踐行?!?/p>
“老宣講”的“新課題”
雖然是老宣講,但接到這次任務,焦裕祿紀念館宣傳教育陳列部部長昃晶晶壓力還是很大,“據我了解,這是焦裕祿精神首次進藏宣講,焦裕祿精神、老西藏精神是中國精神譜系的重要部分,是一脈相承的,日喀則市昂仁縣又是咱們淄博連續29年對口支援的地區,可以說本次宣講意義深遠,必須講出風采講出本真?!?/p>
如何從深邃豐厚的焦裕祿精神中選擇適宜的切入點,避免通常宣講的淺表化,昃晶晶深入思考、反復推敲,最終確定了“焦裕祿家風”為主題。這既契合了黨員干部要做培育新時代良好家風的表率的要求,內容上又體現了接近性,容易引發聽者的共鳴。
從博山源遠流長的孝文化,到焦裕祿兒時母親“好男兒就要有擔當”的教誨,再到焦裕祿留給孩子們“熱愛勞動、艱苦樸素、不搞特殊化”的優風……昃晶晶精心構思、反復打磨,用細節打動人心,用場景引發共情,用多媒體烘托氛圍。
“生怕講不好,白天忙事務性工作,都是晚上寫稿背稿?!痹陲w住西藏的航班上、前往日喀則的列車上,昃晶晶一有空就靜靜地口讀心誦。高反帶來的不適,讓昃晶晶心率加速,但她努力調整好自己的身體,“絕不能耽誤了宣講!”
“缺氧,不能缺精神”
試講結束時,講解員張彬豪抹了把汗,接受采訪。他說:“今天說話太多,有些撐不住了,我先吸口氧。”
張彬豪是來自原山艱苦創業紀念館的講解員,他宣講的題目是《把一切都交給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講述全國“林業英雄”孫建博踐行焦裕祿精神的先進事跡。
作為本次活動最年輕的宣講員,28歲的張彬豪是第一次走進青藏高原,也是第一次接觸援藏干部。在與援藏干部接觸幾天后,他對此次西藏之行有了些新的看法,雖然活動的名字叫焦裕祿精神宣講,但他現在更愿意把這次活動當作一次雙向交流。
“因為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環境,有的援藏干部長期不出汗,只能靠蒸桑拿出汗排毒;有的援藏干部在內地時睡眠質量不錯,來到這里時常因為缺氧而頭痛、失眠,成了他們的常備藥品?!睆埍蚝勒f,這些故事對他的觸動很大。
在張彬豪看來,一批又一批的援藏干部就是焦裕祿精神的踐行者。作為一名宣講員,把焦裕祿精神宣講給日喀則的干部群眾是他的職責所在,同時,把援藏干部、在藏干部的故事帶回淄博也是他的分內之事。
小張第一次來到高原,反應特別強烈。但他一直在調整著身體,咬牙堅持。他說:“我是焦裕祿精神的宣講者,也是踐行者。缺氧,但是不能缺精神。那么多的援藏干部在這里堅守了近30年,相比他們,我可以缺氧,但是不能缺精神。”
調試完設備、安裝好課件,完整試講一遍……做完這一切,已是晚上9點。一行人的身影融入高原剛剛降臨的夜色中……
日喀則暮色(蘇昕攝)
視頻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