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基地在湖南詳細地點_袁隆平在湖南待了多少年
袁隆平。圖源新華社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5月31日訊(記者李玉瑩)5月30日是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中國科協等七部委聯合發布全國首批140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單。長江日報記者注意到,這140個單位中與袁隆平院士相關的教育基地共有3個,分別是江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隆平稻作公園和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
江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
在袁隆平的老屋基礎上重建而成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袁家山村是袁隆平的故里,占地面積400余畝的江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坐落于袁家山村,是在袁隆平的老屋基礎上重建而成,由袁隆平生前題詞并揭牌。科普教育基地主要由隆平科普教育展覽館、科普教育接待中心、超級稻示范基地三個部分組成,被江西省科協命名為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
隆平科普教育展覽館面積132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第一層為袁隆平院士成就展,第二層為雜交水稻的發展歷程和相關科普知識。值得一提的是,隆平科普教育展覽館是按照袁隆平院士的祖宅頤園還原重建的,袁隆平小時候隨母親在頤園待過一段時間。據袁院士回憶,頤園為二層磚木建筑,三進“品”字天井磚石結構,有院墻庭院,中間建有花壇,兩旁各種棗子、柿子樹一棵。
隆平稻作公園——
有比人還高的“巨型稻”
2021年9月23日,在長沙縣路口鎮明月村隆平稻作公園,農民在進行水稻收割賽。圖源新華社
2018年12月,經袁隆平院士親筆題名授權,長沙哲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長沙縣路口鎮明月村流轉土地創建了隆平稻作公園。
公園占水田面積1000畝,正日益成為向全國農業科研機構、種業企業、育種專家提供集水稻新品種展示、品種審定、品種登記及推廣于一體的大型試驗公益平臺,每年有數百個水稻新品種與新技術在隆平稻作公園向全國乃至全球展示。目前,已有16家科研單位在隆平稻作公園擁有試驗田。
2021年9月,由袁隆平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夏新界研究員團隊研發的“巨型稻”結出了飽滿的稻穗,平均每株水稻植株高達1.8米左右。這片稻田,也飽含了袁隆平院士的心血,他生前曾來這里指導過多次。
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
一個青少年農業科普基地
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是全國唯一經袁隆平院士授權以其名字命名的科學園區。
2012年9月,袁隆平院士到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成都分中心基地考察。為幫助袁老實現“建一個青少年農業科普基地”的愿望,園區建有袁隆平雜交水稻科技館、院士工坊及青少年農業雙創中心,還打造了“袁隆平青少年學堂”研學營地以及國家級研學教育基地、青少年三觀教育基地以及勞動教育基地。
2020年開園以來,袁隆平雜交水稻科技館已組織科普活動、親子研學活動超過200場。
(部分內容出自成都日報、封面新聞、德安縣人民政府官網等)
【編輯:鄧臘秀】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