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表;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目錄表
文 | 健識局 陳廣晶
編 | 健識局 嚴冬雪
本文來源于《財經天下》周刊合作伙伴大健康品牌“健識局”,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基層市場要變了。
8月13日,國家衛健委發布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績效考核指導文件及績效考核指標。
(翻至文后,查看績效考核指標詳情)
此次發布的基層醫療機構績效考核指標包括服務提供、綜合管理、可持續發展和滿意度評價4大項內容,共涉及42項具體指標,合理用藥、人員配置、人員結構,以及患者、醫務人員的滿意度都在其列。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基藥、抗菌藥、靜脈輸液等使用占比也都是重要考核內容。作為臨床用藥“指揮棒”,這些指標將促進基層用藥千億市場改變,對相關產品市場也將形成沖擊。
近年來,在限抗令升級、合理用藥管理加強等因素影響下,公立醫院用藥結構已經在發生變化。從三級醫療機構績效考核情況看,基藥使用率和國采中選藥使用占比,都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而抗菌藥使用強度已經大幅下降,輔助用藥收入占比穩步降低。
而在醫改持續攻堅之下,公立大醫院市場主導地位已經動搖。米內網數據顯示,2019年,城市公立醫院用藥市場增長3%,低于整體水平,更遠低于縣級市場的5.1%和基層公立醫療市場的8.2%。
從具體品類看,抗菌藥增速放緩,到2018年市場規模1600億元,大輸液在城市公立醫院銷售額TOP20的排行榜上,已經銷聲匿跡。
可以預見,隨著績效考核延伸至二級醫療機構,乃至基層醫療機構,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用藥市場變局還將加劇。結合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政策導向,基層千億市場也將實現更快增長,基藥利好趨勢更加顯著。
基層績效考核
抗菌藥大輸液等全面受限
基層用藥“緊箍咒”來了。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基層醫療機構績效考核中,抗菌藥物處方比例、靜脈注射劑使用比例,是醫療質量與安全的重要衡量指標。計算方式如下↓
抗菌藥物處方比例=含有抗菌藥物處方數/抽查處方總數×100%
靜脈注射劑使用比例=含有靜脈注射劑處方數/抽查處方總數×100%
同時,基層醫療服務收入占比,也就是不含藥品、耗材、檢查檢驗的收入,在醫療收入中的占比也納入了考核。而這里所說的醫療收入包括:掛號收入、床位收入、診查收入、治療收入、手術收入、藥事服務收入、護理收入。
這也意味著,基層臨床用藥,特別是抗菌藥、大輸液等產品的使用,也將被戴上“緊箍咒”。
事實上,隨著大醫院限抗令、限輸令,以及合理用藥管理的加強,基層市場已經成了藥企新的戰場。
圖/ 視覺中國
米內網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鄉鎮衛生院的化藥品牌藥銷售金額TOP20中,抗菌藥和大輸液占比過半。
其中,四川科倫藥業的氯化鈉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排在前三,全身抗感染藥物有9個上榜,涉及威爾曼、華北制藥、羅欣、哈藥等知名藥企,盡管已經出現負增長趨勢,但是仍是年銷超2億元的大品種。縣級公立醫院市場,這兩類產品也都占據了相當比例。
而在應對市場變化方面,哈藥、科倫、華北制藥等傳統龍頭藥企,都在年報中反復強調下沉基層市場、挖掘基層市場潛力的重要性。
在三級醫院績效考核基礎上,二級醫院績效考核方案已經公布,將于2021年6月前完成,合理用藥也是重要考核內容。結合此次衛健委對基層醫療機構用藥的限制,抗菌藥、大輸液等暢銷大品種,在全國各級公立醫療機構市場將全面受限,市場將進一步萎縮。
引導資源下沉
千億基層用藥市場將爆發
基藥將成最大獲益者。
從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指導文件和官方解讀看,此番對基層醫療機構的績效考核,除了規范臨床用藥,還有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引導醫療資源下沉,進而促進分級診療的目的。
可以看到,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患者的健康管理,以及雙向轉診等,都在績效考核范圍之內。
進入2020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國家層面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促進患者流向基層的決心已經越發凸顯。
就在7月份,國家衛健委還曾發文推動全國超7萬家基層醫療機構升級社區醫院,意圖在硬件設施和人員配置等方面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在基層醫療水平不斷提高,醫保支付等政策傾斜之下,越來越多患者流向基層將成為可能。
數據顯示,2019年基層公立醫療機構市場規模已經超過1800億元,縣級公立醫院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分別增長了超過5%、8%,遠超城市公立醫院。在績效考核促進下,有望實現進一步發展。
而在此過程中,以性價比高為特征的基藥,將成為最大贏家。在衛健委基層醫療機構績效考核中,基藥品種和采購金額占比都是重要指標。
基本藥物采購品種比例=醫療衛生機構采購基本藥物品種數/醫療衛生機構同期采購藥物品種總數×100%;
基本藥物采購金額比例=醫療衛生機構采購基本藥物金額數/醫療衛生機構同期采購藥物金額總數×100%。
此前,也有一系列基藥利好政策推出,包括:要求上下級醫療機構用藥目錄銜接;推進基藥986,也就是按照基層、二級、三級公立醫療機構的分級,基藥配比不得少于90%、80%、60%,以及建立1+X用藥模式(1為基藥,X為非基藥)等。
這些都將促進基藥成為基層醫療機構治療主力軍,進而承接基層市場爆發帶來的利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