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新形勢的香港問題-如何解讀新形勢的香港問題和答案
之前呢,我們對香港為什么會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進行了探討和想法。今天我們就要來探討一下香港面臨的困境
首先就是內地的形勢發生了一些變化。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下拔地而起,香港成為了“前店后廠”的“前店”模式,這也使深圳、廣州這些離香港近的城市更早的接受了產業轉移;而40多年之后的今天,深圳成為了中國經濟第三層,它也繼承了香港的“前店”模式,把產業轉移到東莞、惠州這些地區,而香港的吸引力早就大不如前,所以香港的人才流失是比較嚴重的(2020香港還有748萬,到了2022年末就只有733萬,走了15萬)
其次,就是口罩給香港的沖擊較大。因為當時香港無法與內地進行聯通,所以經貿關系自然沒有口罩之前那么好,由此香港的失業率攀升,經濟下降;雖說口罩已經放開了,香港和內地可能聯系會更加緊密,但是口罩對經濟的下行壓力的問題,也不是一時之功啊
第三,就是市場狹窄。不可否認,香港的確是全世界最容易進行商貿往來的城市之一,但再強的城市也是離不開制造業的(畢竟香港不可能700萬全是金融管理者),而內地才是香港的后盾。可惜的是香港面積比較小,再加上把大部分產業轉移到了內地,香港不僅勞動力流失,而市場也逐漸向廣深這些內地城市轉移了
第四,就是香港那極其離譜的房價。香港的房價貴到離譜,幾乎香港的房價每平米達到15萬元才能買得起,而普通人根本無力償得起這么高的房價,對普通人極不友好
而針對這些問題,香港能做什么呢?
首先,就是要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通過參與與廣東的經貿往來,回流一些產業,通過香港的金融中心,把香港作為新的“前店”,發揮作用
其次,就是要促進經濟多元化,減少對金融的過度依賴(可以新建公共設施,爭取緩解甚至是解決就業壓力大的問題);同時利用港大、港科大的知名度,培育自主創新產業
最后,就是要培養人才和創新能力,加強教育體制改革,提供教育資源,培育創新精神,增強國際競爭力,鼓勵科技創新,推動知識經濟發展
香港,中國的一張“王牌”,世界貿易中心,希望香港能在未來,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