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把美債全拋了會怎樣;債務25%清零是真的嗎
美債是美國國債的簡稱,是由美國政府發行的國家公債,總共有三種類型。據了解,美國自立國以來,就開始發行國債。發行國債的目的就是為了借錢發展,這和企業發行債券是一樣的道理,比如恒大就有227億美元的境外債務。
購買美債的人群除了美國本土的公民,企業,政府部門,還有全球的投資者,主權國家。怎么說呢?債券其實就是一種投資產品,對于一個國家來說,經濟要持續發展,產生足夠的利潤,才能支付利息,不產生違約。
然而,美國自2020年發生疫情以來,為了刺激經濟,不斷印鈔超過7萬億美元,讓美國國債總額突破30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購買債券,其實就看兩點,一個是發行方的信用和實力,另一個是利率。
就拿美債來說,其發行方美國,經濟實力雄厚,屹立在世界第一超百年。大家愿意購買美債,就是相信美國的經濟,能夠持續不斷地增長。另外,就是美國上百年建立起來的信用,沒有出現過違約,都能夠正常地支付利息。這就和做生意是一個道理,持續不斷地建立良好的信用,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另外一個就是收益穩定,不會虧損。美債的收益率一直是不錯的,前段時間,央行上交了1萬億的利潤,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通過購買美債等投資獲得。為了抑制通貨膨脹,美國已經宣布加息,這就導致美債收益率飆漲,3月28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報2.497%。
對于我國來說,大量購買美債,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外匯儲備多。央行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外匯儲備余額32138億美元。這么多外匯,放著也是浪費,還不如拿來投資賺錢。
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什么是外匯,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國產品賣到國外,收到的是美元,但國內不能流通,于是兌換成人民幣,這筆美元就在央行成為了外匯。出口越多,積累的外匯就越多。而如果是到國外投資,進口國外的商品和技術,那就是在消耗外匯,比如當年王健林在海外瘋狂買買買,就是如此。
外匯越多,說明我們賺到的錢越多。畢竟我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每年的貿易順差很大,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
目前,美債的最大持有者是美聯儲,持有5.6萬億美元的美債。而海外最大持有者是日本,第二大持有者是中國,第三是英國。
1月份,不少國家都減持了美債。中國減持了86億美元,加上去年12月減持的122億美元,2個月減持了208億美元,持有的美債下降到了1.06萬億美元。日本2個月減持255億美元,持有1.3萬億美債;英國在1月就減持了386億美元,持有6088億美元。
眾所周知,俄羅斯基本上清空了美債,于是很多網友說我們要不要也全部拋售了,萬一美國賴賬不還怎么辦,畢竟1萬多億美元,不是小數目。
其實不用擔心,在目前的情況下,美國還不至于這么做。1萬億美元,在30萬億美債中占比很小,美國沒必要為了這點錢而毀了上百年建立起來的信用。
即便是想拋售,也要有人接手才行,不然沒有到期,美國是不會接的。所以,也不是說想拋就拋的。
中國經濟想要繼續發展,就必須走出去,與各國進行貿易往來,畢竟我國是制造大國,這么多商品必須賣出去,才能賺錢。而在國際上交易,還是以美元為主,有這么多外匯,自然是儲備多一點美元,才方便交易。
從目前來看,美債依舊是一個不錯的投資品,可以根據市場環境,適當地減持或者增持,全部拋售就沒必要,對美國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盡管一些國家開始“去美元化”,歐元的地位不斷上升,但美元的地位依舊穩固,想撼動沒那么容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各國、地區外匯儲備中排名第一的依然是美元,總量為70871.4億美元,在全球外儲中占比58.81%。
美元依舊受到世界各國的歡迎,成為外匯儲備中的首選。與之對比,人民幣的外儲總量為3361億美元,占比為2.79%,排在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之后,位列第五。人民幣雖然在進步,但推進國際化,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相比于買股票等風險高的產品,國債是最穩妥,收益最好的選擇。所以,發揮好外匯的作用,賺取更高的利潤,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