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兩高行業目錄(2020年工信部行業分類標準)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紫宸 7月2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介紹了2018年上半年工業發展情況,并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黃利斌介紹,今年上半年,工業延續去年以來穩中向好的勢頭。回顧近幾年來的運行情況,工業經濟運行經歷了一個持續下行的壓力,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從2012年的10%、2013年9.7%和2014年的8.3%,回落到2015和2016年的6.1%和6%。針對這種形勢,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政策措施,2017年工業增速回升到6.6%,今年上半年工業增速也達到了6.7%,應該說快于年初預計的目標,保持了平穩增長的勢頭。
與此同時,工業經濟運行的質量效益實現穩步提升,工業產能利用率從2016年的73.3%回升到2017年的77%,今年上半年同比又回升了0.3個百分點,實現利潤從2015年同比下降2.3%,轉為2016年、2017年分別增長8.5%和21%。今年前5個月在去年同期較高的基數上繼續增長16.5%,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同比提高0.35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下降0.6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上半年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加快1.2個百分點,前5個月實現利潤增長43.8%;鋼鐵產能利用率為77.7%,同比提高3個百分點;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消費品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3.1%,快于全部制造業投資6.3個百分點,完成工業增加值增長11.6%,快于整體工業4.9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等產品產量增勢較好,前5個月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6%。
從投資方面看,黃利斌介紹,制造業投資呈現出企穩回升的態勢。上半年中國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6.8%,比一季度加快3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民間投資同比增長7.7%,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15.3%。“這些數據表明,我們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企業對轉型升級的意愿在上升,發展實體經濟的信心在增強。”黃利斌說。
發布會上,上述工信部官員就眼下環保政策對于工業運行的影響發表了看法。2018年6月27日,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簡稱《三年行動計劃》),《三年行動計劃》被認為是2013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的延續,標志著大氣治理第二階段正式開啟。伴隨這一行動方案的實施,工業將是最為關鍵的治理領域。
就落實這一環保行動計劃,黃利斌介紹,工業領域接下來將從如下幾個方面去推進:一是調整優化重點區域產業布局。推動京津冀等重點區域城市鋼鐵企業采取徹底關停、轉型發展、就地改造、域外搬遷等方式,逐步優化國內鋼鐵產能布局,指導和督促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實施采暖季錯峰生產。
二是嚴控“兩高”行業產能。嚴格控制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汾渭平原等重點區域新增鋼鐵、焦化、電解鋁、鑄造、水泥等產能,決不允許違法違規建設新的項目,嚴格執行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產能置換辦法,決不允許對落后產能實施等量置換。
三是進一步加大去產能力度。堅持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嚴格執行環保、能耗、質量、安全、技術等強制性綜合標準,確保落后產能應去盡去。以處置“僵尸”企業、去除低效產能、關停不符合布局規劃的產能為重點,繼續壓減過剩產能。建立打擊“地條鋼”長效機制,決不允許已出清的“地條鋼”死灰復燃。
四是加快推進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以“兩高”行業為重點,支持企業實施綠色化、智能化的升級改造。今年計劃再對5000家以上重點耗能企業實施節能監察,實現對重點高耗能行業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