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用藥短缺原因(兒童用藥短缺原因有哪些)
從疫情最開始的搶口罩,到封控時的搶菜,再到現在放寬后的搶藥,在不同階段總有需要我們去搶的東西。
最近真的太缺藥了,群里朋友圈里都是問哪有藥的,有人跑遍全城藥店,就為了買一盒退燒藥,有的陽了碰上好心的鄰居,能勻一點藥救急。
天貓上每天十點搶布洛芬,堪稱毫秒級搶光,比搶茅臺還難。
作為制造業大國的中國,不禁要問為什么現在藥這么難買?我們的產能在哪?
感冒發燒藥又不是什么高科技的東西,是造不出來?還是造出來了沒人送?
又或者有黑心商人在大量囤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要弄清楚為什么現在那么缺藥,要從三個問題去看。
1,政策銜接問題
2,藥企利益問題
3,過于恐慌問題
首先一個就是政策銜接問題,缺乏緩沖期
打響第一槍的是北京
12月3日,北京市場監管局宣布,即日起市民去藥店買“四類藥”,不再需要實名登記
所謂“四類藥”就是退燒的、止咳的、治咽痛的,抗感染的
也就是新冠時期要嚴格監督購買的感冒退燒藥物,因為怕有人發燒了不上報,偷偷買,會破壞清零防疫,所以這類藥過去都是嚴控的。
過去如果你要買,必須實名登記,然后在買藥后必須去做一次核酸,不然健康碼會彈窗。
可12月3號,北京宣布買感冒退燒藥,不再實名登記了,等于說大家都可以隨便買了。
北京作為中國的“指標城市”,它一地的政策動向迅速影響全國,于是跟隨著北京的腳步,上海,重慶,廣州等一個個城市全都開始買感冒退燒藥,不實名登記了。
再后來到了12月7日,新十條公布
《新十條》是一份放寬的指導性文件,其中的第五條,明確寫明了“保障群眾基本購藥需求”
如此一來從北京打響放寬買藥第一槍,到《新十條》公布,實質上只有短短的四天時間
四天時間,又怎么可能把原本需要實名登記才能買到的管控藥,充足的補充滿呢?
這是一個上下政策銜接,缺乏緩沖期的情況。
那么下一個問題,為什么會缺乏緩沖期?
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由于病毒傳染性太強,多地疫情實質已經難以防控
大家還記得新十條公布前,疫情是個什么狀況嗎?
它是一種多地疫情,快速持續增加的狀況
像是北京、石家莊、鄭州、重慶、廣州等地,疫情每天全都新增數千例。
11月底12月初,北京每天新增都在三四千例,多的時候新增四五千例
而廣州的疫情更嚴峻,從11月中旬開始廣州每日新增就接近9000例
重慶、鄭州、石家莊等地也類似,我國疫情面臨快速增加的階段
在這種狀況下,有兩個選擇:
1,嚴控
2,加大放寬
如果一個幾千萬人口的大城市,每天新增超過3000例,那想要控制住疫情,需要花費極大成本。
就是要把全城都封了,就像今年四月份的上海一樣,幾千萬的超大城市,完全封城
這樣才可能管控住每日新增幾千例的狀況
它已經不可能再用精準管控,或者通過封高風險區域來遏制住疫情了
所以如果當時要管控住那波疫情,就要把北京、廣州、重慶、鄭州等中國好幾個超千萬人口的大城市,全都封住,才可能遏制住疫情。
而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一來,代價非常大,無論是社會代價,還是經濟代價,你不可能一口氣封住中國那么些個數千萬人口的超大城市。
二來,病毒傳染力很強,這波奧秘克戎雖然毒性低了,但是傳染力很強,換句話說就算你全部封城,也不一定能做到真的控制住疫情傳播。
所以其實,即便11月11號公布了新20條,希望逐步放寬防疫,想要給放寬一個緩沖期,但實質上由于病毒傳染力太強,這個“緩沖期”可以說非常的短。
以至于防疫稍微放寬點,這個病毒就用很快的速度在社會面傳播。
當病毒在社會面快速傳播時,你就必須解除過去對于感冒發燒藥的購買限制,讓居民可以立刻買藥準備
可是這個讓買藥的準備來的太突然,前后缺乏銜接,短時間內大量居民去買藥,導致藥物供應短缺。
這也就是政策銜接上緩沖期不足造成的,也是造成現在藥物那么缺的第一個原因。
而第二個原因是,藥企利益問題。
由于這三年來我國疫情一直管控的不錯,大家也養成了戴口罩的習慣,連過去的普通感冒發燒都少了,那相關藥物的需求就一直在下降。
加上感冒退燒藥被列為“四類藥管控”,要買還要實名制,買的人就更少了。
所以對于藥企來說,它生產感冒退燒藥的產能就會下降,感冒發燒藥需求少,它的產線就會去生產其他藥品。
或者是為了節約成本,直接關停閑置產線。
而當12月7號《新十條》公布,不再限制買感冒發燒藥后,這類藥開始缺貨。
此時藥企要大量生產,要做三件事:
1,閑置產線需要大消毒
2,工人需要從其他產線調過來
3,擴大產能招募更多工人
4,原本其他藥品的生產任務也要和上家溝通暫停
這一系列的事情都需要時間去完成,還有個更重要的一點是,下游的原料供應,會不足
搶口罩的時候,什么最缺?還不是口罩產線,而是熔噴布,熔噴布價格被炒上天,口罩產線雖然多,可熔噴布不供應,產線也開不起來。
現在感冒發燒藥也一樣,你可以開啟藥物產能,可是下游的藥物原料,你會供應不上。
《亞洲日報》今天就報道,韓國很害怕買不到中國的原料藥了。
因為生產感冒發燒藥,要原料藥才能生產,現在感冒藥緊缺,必然導致下游的“原料藥”也緊缺,所以依靠進口中國原料藥的“韓國藥品安”,下公文給韓國藥企,“要馬上制定應急預案,確保原料藥進口韓國。”
中國自己都不夠,又怎么可能再給你韓國。
原料藥,現在特別重要,那么中國的原料藥,現在是個什么狀況呢?
根據記者調查,現在原料藥的價格一小時漲一次,但還是緊缺。
國內原料藥也很緊缺,尤其是感冒藥的主要原料之一,對乙酰氨基酚。
而原料藥價格一小時一漲,這會導致一個什么問題?
這會讓藥企的生產動力,下降。
要知道現在藥監局和工商局在重點打擊什么?打擊風口浪尖的藥物漲價問題
老百姓都非常關注藥價,要嚴控有人借著疫情發財,借著疫情漲藥價。
所以有些藥企它不敢大漲價,可藥企不漲價,下游的制藥原料在漲價啊。
賣出去的藥不準漲價,可生產藥的原料在大漲,這就會讓一部分藥企的生產積極性下降。
所以要打擊藥物漲價,必須上中下三路一起抓:
下路,原料藥供應商
中路,藥企生產商
上路,藥房藥店
只有這上中下三路一起抓,才能確保藥物價格的真正穩定,如果只裝其中一路,或者兩路,那不解決問題
另外還有個影響藥企開足馬力生產的問題,那就是盲目上產能,虧了算誰的?
一家藥企,如果沒有國家的強制命令,或者相對的補貼發放,是害怕盲目上產能的。
現在看起來感冒發燒藥好像很緊缺,可過段時間呢?
當不少人都被感染康復后,當大家不再對這波病毒有恐慌后,誰還會需要那么多感冒藥和發燒藥呢?
這個教訓,企業在2020年的口罩身上,是吃過大虧的
2020年疫情初期,口罩也是緊缺,大家搶口罩,口罩也限購,熔噴布價格也大漲
于是有的企業盲目上產能,大量生產口罩
可結果呢?沒多久口罩需求就穩定了,而盲目上產能的企業,倒閉的倒閉,虧損的虧損
而且口罩我買一百個,還能每天換一個,可感冒發燒藥我買一百盒,每天吃一粒嗎?
顯然是不現實的。
所以如果現在藥企在沒有國家命令和補貼的狀況下,盲目上產能,那可能面臨的就是虧損的風險
這也是制約產能的一個問題。
而要解決藥企這邊的問題,需要上中下三路一起打擊藥物漲價,同時也需要國家的行政命令,讓藥企必須配合生產,就算你未來可能虧損
不少藥企本來就是國企,人民的企業,為了人民虧損點怎么了?
像我們這種國家,只要下決心,產能就一定拉得起來,短缺問題很快就會解決。
最后還有造成缺藥的第三個原因:過于恐慌的心態
大家真不用過于恐慌這病毒了
昨天鐘南山在出席網絡會議時說:
現在的新冠肺炎應該叫做“新冠上呼吸道感染”,更直接說應該叫“新冠感冒”
但實際體驗下來,是比感冒要猛烈的
一般來說病程是七天,癥狀以喉嚨痛,發燒,肌肉酸痛為主
其中有些人沒太大感覺,而有些人在第三四天是最難受的,但大多數人都會很快康復。
現在這個“奧秘克戎”是自限性疾病。
所謂“自限性疾病”,就是這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后自己會停止,且逐漸恢復,只需要對癥治療或不治療,靠自身免疫力就能痊愈的一種病。
大多數感染者也是不需要去醫院就診的。
但是不少人可能對這病毒不夠了解,加劇了恐慌情緒,于是開始搶藥囤藥
還有一些人知道這病毒沒那么可怕,可看到大家都在搶藥,把他也給弄得恐慌焦慮了,于是也跟著這股氛圍,開始搶藥了
搶藥的情緒,是會蔓延的。
另外對于黑心囤藥商的打擊也需要各位的舉報和重拳,誰惡意囤藥賣高價,就打擊誰。
最后想說,別把這疫情看的太嚴重了,我也相信現在剛放寬所出現的混亂和搶藥狀況,不久之后就會好轉
隨著大家對這病毒更了解,越來越多人明白根本沒那么可怕
當我們心態上慢慢恢復常態,也就不會有過度搶藥的事發生
感謝各位的點贊,轉發和分享。
關注我,每天帶來不一樣的熱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