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外資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意義_引進外資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
作者:趙偉、侯倩楠(趙偉系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摘要
近期,國務院發文進一步加大對外商投資政策支持力度,背后的經濟意義幾何?本文系統梳理,可供參考。
熱點思考:穩外資,背后的經濟意義?
一、年初以來外商投資政策持續加碼,近期國務院發文進一步促進外商投資
2023年促進外商投資相關政策持續加碼,近期國務院發文進一步加大對外商投資支持力度。從年初的央地新任領導班子出訪商議合作,到7月商務部建立外資企業圓桌會議常態化交流機制,再到8月國務院發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相關部門研究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等,年初以來“穩外資”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提升。
地方層面,繼上半年部分地區“出海搶訂單”后,下半年多地進一步發布穩外資外貿相關政策。其中,江蘇出臺文件助力外資企業研發,鼓勵外商投資結合江蘇產業發展方向設立研發中心,融入本地創新體系。廣東發布20條優化營商環境措施,提出要進一步提升進出口通關效率,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安徽、山東等地也陸續出臺舉措,從加大吸引外資優惠力度、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等方面入手,加大對外資企業政策支持。
二、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持續推進,外商外資在我國經濟發展發揮的作用不可忽視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進程持續推進,涉外企業在我國就業、稅收、出口等方面占據重要地位。2021年,外資及港澳臺企業雖僅貢獻不足10%的GDP份額,但提供了超過2300萬就業崗位、占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崗位比重超14%,貢獻了我國15.7%的稅收收入、近三分之一的出口額。
拆分外商投資數據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資對高技術產業和制造業支持較多。2022年,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增速逆勢增長至28%、較2021年提升超10個百分點,占總外商投資比重亦增長6個百分點達36%。分行業看,外商直接投資對制造業投資力度最大、近35%的資金投向制造業,對信息軟件投資增速相對較快。
從資金來源及去向看,中國香港直接投資占比較高,江蘇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較高,海南外商投資企業快速發展。2021年,中國香港直接投資占總外商直接投資規模比達76%,較2019年增長超6個百分點;江蘇實際使用外資投資金額最高、占比達14%;海南外商投資企業發展最快,注冊投資規模較2019年增長近24個百分點。
三、疫情沖擊下外企利潤、投資增速持續回落,后續外資投資修復仍需政策呵護2022年外商直接投資凈流入規模回落, 截至2023年上半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仍處下滑態勢。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外商投資凈流入額同比-48%;外商投資凈流入占GDP比重為1%。外商直接投資的回落在出口數據中亦有體現,2023年上半年,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累計同比-14.4%,相比之下內資企業出口累計同比為2.3%。
外商直接投資回落或部分緣于2022年以來涉外工業企業利潤下滑、虧損企業數與金額大幅增長。2022年涉外工業企業營業利潤持續下滑,2023年上半年涉外工業企業經營利潤同比-13%;同時,涉外工業企業虧損數量及虧損金額快速增長,2022年涉外工業企業虧損數量同比14.8%、虧損金額同比34%,截至2023年6月虧損態勢仍未完全扭轉。
促進外商投資加速修復,當前政策除加大對涉外企業財稅優惠力度外,亦降低外商直接投資限制、釋放深化對外開放積極信號等。近期,除了國務院提出的加大對外商投資企業的財稅優惠力度等舉措,商務部也提出將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等;同時,8月以來政策積極釋放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積極信號,以穩定涉外企業預期。
風險提示
政策落地或不及預,數據統計存在誤差或遺漏。
報告正文
一、熱點思考:穩外資,背后的經濟意義?
近期,國務院發文進一步加大外商投資政策支持力度,背后的經濟意義幾何?本文系統梳理,可供參考。
1.1、年初以來外資外貿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碼,近期國務院發文進一步促進外商投資
年初以來外資外貿政策力度持續加碼,近期國務院發文進一步加大外商投資支持力度。從年初的央地新任領導班子出訪商議合作、跨國公司高管密集來華交流,到7月商務部建立外資企業圓桌會議常態化交流機制、聽取外資企業訴求建議,再到8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相關部門研究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等,“穩外資”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提升。
地方層面,繼上半年部分地區“出海搶訂單”后,下半年多地進一步發布穩外資外貿相關政策。其中,江蘇省商務廳、科技廳出臺文件助力外資企業研發,鼓勵外商投資結合江蘇產業發展方向設立研發中心,融入本地創新體系。廣東省海關會同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發布20條優化營商環境措施,提出要進一步提升進出口通關效率,推廣優化部分查驗模式,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安徽、山東等地也陸續出臺舉措,從加大吸引外資優惠力度、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等方面入手,加大對外資企業政策支持,穩定外資預期。
1.2、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持續推進,外商外資對我國經濟發展發揮的作用不可忽視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進程持續推進,涉外企業在我國就業、稅收、出口等方面占據重要地位。2021年,外資及港澳臺企業雖僅貢獻不足10%的GDP份額,占我國工企數量的9.7%,但提供了超過2300萬就業崗位、占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崗位比重超14%,貢獻了我國15.7%的稅收收入、近三分之一的出口額,均指向其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亦有研究表明,外商投資對東道國可通過設備投資和經營活動、供應鏈影響、知識溢出等多渠道對本土產業形成正向外溢效應,促進關聯產業發展。
拆分外商投資數據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資對高技術產業和制造業支持較多。2022年,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達1.2萬億元,同比6.3%、較2021年增速下滑超8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增速逆勢增長至28%、較2021年提升超10個百分點,占總外商投資比重亦增長6個百分點達36%。分行業看,外商直接投資對制造業投資力度最大、近35%的資金投向制造業,對信息軟件投資增速相對較快。進一步細分來看,2021年涉外工業企業在汽車制造、計算機通信等行業布局較多,在上述細分行業的總資產占比分別達42%、39%,營業收入占比分別達53%、46%。
從資金來源及去向看,中國香港、新加坡占我國外商直接投資比重較高,江蘇、山東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較大,海南外商投資企業快速發展。2021年,外商直接投資規模達1735億美金,同比25.6%;其中,中國香港、新加坡投資占比分別為76%、6%,較2019年分別增長6.2、0.5個百分點。2021年,各地實際使用外資直接投資金額達1.3萬億元,江蘇、山東實際使用外資投資金額較大、占比分別為14%、10%。從涉外企業注冊情況來看,2021年,外商投資企業在海南布局加速,注冊投資規模達4.5萬億美元,占總外商投資企業注冊投資規模比重較2019年增長近24個百分點。
1.3、疫情沖擊下外企利潤、投資增速持續回落,后續外資投資修復仍需政策呵護
多重因素影響下,2022年外商直接投資凈流入規模回落,截至2023年上半年,實際使用外資規模仍處下滑態勢。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外商投資凈流入額達1800億美元、同比-48%;外商投資凈流入占GDP比重為1%、較2021年回落約0.9個百分點,低于中等收入國家的均值1.95%。從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來看,2022年下半年起,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持續下滑,2023年5月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同比-18%。外商直接投資的回落在出口數據中亦有體現,2023年上半年涉外企業對我國出口貢獻率下滑至29%,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累計同比-14.4%,相比之下內資企業出口累計同比為2.3%。
外商直接投資回落或部分緣于2022年以來涉外工業企業利潤下滑、虧損企業數與金額大幅增長。2022年起,涉外工業企業營業利潤持續低迷,2022年涉外工業企業營業利潤全年同比-10%;2023年上半年,涉外工業企業經營利潤延續下滑態勢,同比-13%;伴隨營業利潤下滑,涉外工業企業虧損企業數量及虧損金額快速增長,2022年涉外工業企業虧損數量同比14.8%、虧損金額同比34%,截至2023年6月虧損態勢尚未完全扭轉,虧損企業數量與金額同比均在4%左右。
促進外商投資加速修復,當前政策除加大對涉外企業財稅優惠力度外,亦研究降低外商直接投資限制、釋放深化對外開放積極信號等。近期,國務院發布的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提出加大對外商投資企業的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力度,如針對涉外投資者將其利潤再投資暫免預提所得稅等多項舉措,商務部也提出下半年將進一步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降低外商直接投資限制;同時,8月以來政策頻頻釋放持續深化對外開放積極信號,以穩定涉外企業的政策預期、減少不確定性。
經過研究,我們發現:
(1)2023年促外商投資相關政策持續加碼,近期國務院發文進一步加大對外商投資支持力度;地方層面,繼上半年部分地區“出海搶訂單”后,下半年多地從加大吸引外資優惠力度、優化營商環境、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等方面入手,加大對外商政策支持。
(2)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進程持續推進,涉外企業在我國就業、稅收、出口等方面占據重要地位。拆分外商投資數據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資對高技術產業和制造業支持較多;從投向地區看,江蘇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規模較高,海南外商投資企業發展較快。
(3) 2022年外商直接投資凈流入規模回落或部分緣于涉外工業企業利潤下滑、虧損企業數與金額大幅增長。促進外商投資加速修復,當前政策除加大對涉外企業財稅優惠力度外,亦研究進一步降低外商直接投資限制、釋放深化對外開放積極信號等。
二、政策跟蹤
2.1、國常會:提高醫藥工業和醫療裝備產業韌性和現代化水平,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
要聞:國務院總理李強8月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醫藥工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醫療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和《關于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的指導意見》。
數據來源:中國政府網
本次國常會聚焦推動醫藥工業和醫療裝備產業高質量發展及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設等。會議對現階段我國醫藥工業和醫療裝備產業發展提出五點要求,提出要提高醫藥工業和醫療裝備產業韌性和現代化水平,鼓勵、引導龍頭醫藥企業發展壯大,高度重視國產醫療裝備的推廣應用,同時提到維護中醫藥發展安全和加大醫工交叉復合型人才培養力度。此外,會議重申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必要性,要求在確保住房建設質量的同時做好保障性住房的規劃設計、注重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
2.2、穩地產:多部門持續推進穩地產,落實“認房不認貸”和稅費優惠政策等
要聞:
8月25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于繼續實施公共租賃住房稅收優惠政策的公告》;財政部、稅務總局、住建部發布《關于延續實施支持居民換購住房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住建部、中國、金融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優化個人住房貸款中住房套數認定標準的通知》
來源:中國政府網、住建部、財政部、地市政府網站
多部門針對穩地產先后表態,涉及落實“認房不用認貸”、公租房稅費優惠等方面。本周,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公告,決定繼續實施公共租賃住房稅收優惠政策;財政部、稅務總局聯合住建部發文,表示要繼續支持居民改善住房條件,對出售現住房已繳納的個人所得稅予以退稅優惠。住建部、中國、金融監管總局聯合發文推動首套房“認房不認貸”,明確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請貸款購買商品住房時,家庭成員在當地名下無成套住房的,不論是否已利用貸款購買過住房,銀行業金融機構均按首套住房執行住房信貸政策。
地方層面亦積極響應,多地因地指引推出地產優化調整政策。其中,北京市調整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涉及提取頻次、額度等七方面;深圳市降低人才房申購門檻,人才認定標準進行調整,覆蓋全日制專科學歷人才;二線城市中,福州、廈門、西安等地陸續下調二套房首付比例,太原提出換購住房退個稅、推行二手房“帶押過戶”等政策,鼓勵居民將閑置住房用于住房租賃,加快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2.3、促消費:商務部等部門發文推動商務信用體系建設,地方促消費活動持續推出
要聞:商務部等3部門發布《關于推動商務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地方促消費活動持續推出,主要措施有發放補貼、紅包、消費券。
數據來源:商務部、地市網站
本周,商務部、發改委、金監總局發布《關于推動商務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提出要發展高水平商務信用經濟,推進高效能商務信用管理,夯實高標準信用建設基礎。文中涉及系列提振消費舉措。第一,合理增加對消費者購買汽車、家電、家居等產品的消費信貸支持,持續優化利率和費用水平。第二,積極打造面向消費者的信用應用場景,向消費者提供先用后付、減免押金等靈活交易安排。
同時,多地出臺新一輪促消費政策,通過補貼、獎勵、消費券等方式引導消費。北京市開展幫扶促消費活動,以消費助力鄉村振興;上海市開展國企讓利促消費活動,通過精品優品名品讓利促銷帶動消費加速回暖。成都市舉辦消費節,開展送券、滿減、打折等促銷優惠活動;寧波市向全市菜市場發放數字人民幣滿減消費紅包;蘇州市按照相關標準予以汽車消費補貼。
2.4、活躍資本市場:財政部出臺一攬子稅費優惠政策,證監會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
要聞:8月22日,財政部延續部分資本市場交易稅費優惠政策,持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企業創新發展;8月24日,證監會召開機構投資者座談會,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
數據來源:財政部、證監會
近期,證監會對投資、融資、交易機制端等市場關心問題做出回應。就交易機制而言,證監會提出將降低證券交易經手費,持續優化互聯互通機制,并擴大融資融券標的范圍,并明確表示現階段實行“T+0”交易的時機不成熟。就引入資金而言,證監會表示引導和支持銀行理財資金積極入市,并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提高上市公司投資吸引力。同時,證監會也給予不同參與主體給予一定政策、機制上的放寬,以期提升資本使用效率。
本周財政部延續部分資本市場交易稅費優惠政策,證監會召開座談會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財政部出臺一攬子稅費優惠政策,支持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企業創新發展,但政策均僅延續執行期限、力度沒有變化。證監會召開機構投資者座談會,提出通過放寬保險資金、年金基金等股票投資比例限制、積極引導各類機構實施長周期考核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
2.5、支持民營經濟:多地出臺支持民營經濟相關措施
要聞:8月22日-24日,合肥、北京、福建和上海陸續出臺支持民營經濟相關措施。
數據來源:各地政府網站
本周多地出臺支持民營經濟相關措施,涉及支持總部企業、完善金融支持法律機制等多方面。其中,合肥發布《合肥市支持總部經濟發展若干政策(試行)》,加大總部企業引進和培育力度;北京金融法院召開聚焦民營企業保護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室工作機制研討會,完善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的法律機制;福建省稅務局推出新一批20項稅收服務舉措,優化民營企業稅收服務;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提出通過幫助民企推介好項目、爭取好政策、降低投資成本促進民間投資。
2.6、金磚國家擴容:沙特、埃及、阿聯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亞六國獲邀加入
要聞:金磚國家宣布擴容,沙特、埃及、阿聯酋、阿根廷、伊朗、埃塞俄比亞六國獲邀加入。我國領導人在金磚+”領導人對話會上宣布已成立40億美元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即將推出100億美元專項資金。
數據來源:政府網站
本次金磚國家峰會決定邀請阿根廷、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沙特、阿聯酋六國,自2024年1月1日起成為金磚合作機制的正式成員。本次擴容為2011年南非加入以來再次擴容,新增成員國地處中東、北非地區,多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2022年8月,伊朗和阿根廷已就加入金磚國家提交申請,眾多非洲及中東國家也已有意成為金磚國家成員。早在2017年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中,我國就提出“金磚+”合作機制,為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融入金磚合作敞開大門,使金磚國家合作的影響超越五國范疇。本次擴容進一步擴大金磚國家影響力,推動全球南南合作深化。
風險提示
1、政策落地或不及預期。外部因素等擾動下,政策落地或不及預期。
2、數據統計誤差或遺漏。一些數據指標,可能存在統計或者處理方法上的誤差和偏誤;部分數據結果也可能受到樣本范圍、統計口徑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