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種植方式,中國最早的種植方式是什么
第1課 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北京人
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元謀人
- 發現地點:云南元謀縣。
- 距今年代:約170萬年。
- 生產活動:會制造工具粗糙的打制石器,會使用火。
- 地位:元謀人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經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
北京人的發現
- 發現地點:北京人遺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上。
- 發現時間及學者:北京人遺址1921年被發現,1929年裴文中發現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
- 距今年代: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20萬年。
北京人的特征
- 體貌特征:
北京人的頭骨,前額低平,眉骨粗大,顴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腦容量比現代人小。外貌?仍?保留?古?猿?的模樣?。
- 生存環境:
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氣候溫暖濕潤。
- 使用工具:
北京人會制作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時代叫作舊石器時代。
- 生活方式:
北京結成群體生活。
- 使用火:
主要用火燒烤食物、防寒、照明、驅獸。
- 使用火的意義:
學會用火是人類進化史上的里程碑。
北京人遺址的地位
- 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實際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
- 通過對北京人的研究,可以發現早期猿人向現代人類演進和發展變化的規律,為人類起源的研究提供了科考的證據。
本課重點識記內容1、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經確認的最早的古 人類。2、制造工具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3、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20萬年,使用打制石器。4、北京人使用火的主要用途:用火燒烤食物、防寒、照明、驅獸。5、學會用火是人類進化史上的里程碑。6、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迄今所知實際上內涵最豐富、材料最齊全的直立人遺址。
第2課 原始農耕生活
半坡居民的生活
- 生活流域:黃河流域。
- 生活地點:陜西西安東部半坡村。
- 距今時間:距今約6000年。
- 房屋特點:半地穴式圓形房屋。
- 使用工具:使用磨制石器,稱為新石器時代。制造骨器、角器等。
- 生產活動:主要種植粟;飼養豬和狗等家畜;
- 生活用具:
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為彩陶。彩陶以紅底黑色紋飾為主,紋飾多為幾何圖案, 還有裝飾品和少量的樂器,如陶塤。 還有紡織、制衣用的骨針、骨錐、紡輪。
河姆渡人的生活
- 生活流域:長江流域中下游地區。
- 生活地點:浙江余姚。
- 距今時間:距今約7000年。
- 房屋特點:干欄式房屋,這是中國最早的木構建筑。
- 主要作物:
水稻,遺址中發現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遺址,說明長江下游是亞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 農業工具:最為典型的農業工具是骨耜。
- 主要家畜:豬、狗和水牛。
- 其他器具:會制作陶器和玉器,還有簡單的樂器骨哨。
原始農耕的發展
- 人工栽培水稻: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國家。
- 栽培粟:
黃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 原始農業的重要標志:
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發展是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
- 原始農業的地位:
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本課重點識記內容1、陜西西安半坡村的半坡遺址,距今約6000年。2、半坡居民居住半地穴式的圓形房屋。3、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時代。4、半坡人主要生活用具是陶器。5、半坡人會紡織和制衣。6、生活在長江流域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人,距今7000年左右。7、河姆渡人居住干欄式建筑。8、農業工具是骨耜。會雕刻技術。9、河姆渡人的木構水井是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木構水井。10、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國家。11、黃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12、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發展是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
第3課 遠古的傳說
炎黃聯盟
- 黃帝聯合一些部落在阪泉與炎帝對戰,炎帝失敗歸順黃帝,炎黃結盟。
- 炎黃部落在涿鹿與東方的蚩尤部落激戰,黃帝部落運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車,最后打敗蚩尤。黃帝被推舉為部落聯盟首領。
- 炎黃部落聯盟逐漸形成為華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內外的華人也以“炎黃子孫”自稱。
傳說中炎帝的發明
- 炎帝部落主要活動與陜西渭河流域。
- 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
- 制作陶器,發明紡織,會煮鹽。
- 傳說炎帝還制作樂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歷法知識。
傳說中黃帝的發明
- 相傳黃帝已能建造宮實以避寒暑。
- 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會煉銅。
- 發明弓箭和指南車。
- 相傳黃帝時期,倉頡創造了文字,伶倫制作音律,隸首發明算盤。
- 黃帝的妻子嫘祖擅長紡織,并會繅絲。
堯舜禹的禪讓
- 相傳黃帝之后,黃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
- 禪讓制:是將部落首領位子傳給賢德之人。
- 堯鼓勵人們開墾農田,適時耕種。
- 舜禹在位時,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穩定局勢,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 禹繼位后,擴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勢力和影響。
- 禹總結父親鯀治水的教訓,采用疏導的方法,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次過家門而不入,經過十年努力,解除了水患。
本課重點識記內容1、我國古代流傳著有關人類起源的神話與傳說,其中最為著名的傳說人物是炎帝和黃帝。。2、炎黃部落聯盟逐漸形成為華夏族。3、人尊崇炎帝和黃帝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內外的華人也以“炎黃子孫”自稱。4、炎帝制作生產工具,種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發明紡織,會煮鹽。傳說炎帝還制作樂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歷法知識。5、黃帝已能建造宮實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會煉銅。發明弓箭和指南車。。6、相傳黃帝時期,倉頡創造了文字,伶倫制作音律,隸首發明算盤。黃帝的妻子嫘祖擅長紡織,并會繅絲。7、相傳黃帝之后,黃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8、禪讓制是將部落首領位子傳給賢德之人。9、禹總結父親鯀治水的教訓,采用疏導的方法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