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北站有南北通道嗎_沈陽北站南北出站口有什么不同
北站路實施改造,1.4公里慢道全線貫通,沿線新增口袋公園;北站南廣場同步實施提升改造,10月底前迎來全新升級。8月15日,記者從市城鄉建設局了解到,近期,結合沈陽地鐵4號線的開通試運營,沈陽北站路將結束地鐵施工期間的局部道路封閉,全線啟動恢復更新工程,同步啟動的還有沈陽北站南廣場提升改造工程,計劃在10月底前,這一區域將在充分保留沈陽北站交通樞紐底蘊特色的前提下,迎來全新升級,成為更具國際化都市魅力的新門戶,展示金融商旅文化的新窗口,引領活力街道品質的新地標。
沈陽北站南廣場及北站路將實施改造
沈陽北站于199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是東北地區重要的鐵路樞紐,也是沈陽的地標建筑之一。北站南廣場東西長約450米,南北寬約110米,最近一次改造在2013年,完善了高架送站平臺與地下空間利用,實現了“地上進站、地下出站”的交通組織形式,廣場交通秩序得到了明顯提升。歷經10年的使用,加上2017年以來部分區域和路段為地鐵施工讓路,北站區域在設施功能和形象品質方面的不足日益凸顯,現狀廣場鋪裝單一,中軸線不夠突出;樹陣休息區存在破損,難以發揮功能;景觀地標略老舊,兩側綠地使用率低,廣場周邊建筑顏色雜亂、廣告混亂,整體形象不佳……如果把火車站比作一座城市的大門,那么站前廣場就是它的“門廳”,如今,北站南廣場即將迎來高質量改造提升的新機遇,有望打造成為一座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的靚麗迎賓廳。
北站路作為沈陽北站南廣場重要集散干路,承擔著集散北站樞紐到發交通、疏解北站商務區過境交通的功能,是沈陽重要的城市門戶道路,對支撐北站樞紐功能、塑造城市景觀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地鐵4號線施工圍擋撤場后,北站路更新改造工程將隨之啟動。
改造按“十年內不破路”標準實施
據了解,北站路改造范圍西起青年北大街,東至敬賓街,全長1.4公里。針對百姓反映最為集中的道路景觀缺乏特色、慢行品質不佳、交通標識不足、沿線管線老舊等問題,統籌推進街道空間全要素整治提升。
此次更新改造總體工程包括以下內容:道路改造方面,在調整南廣場交通組織的基礎上,全面優化北站路道路斷面,擴大綠地空間,豐富街路綠化景觀層次,增設風格化精品設計,打造優美的環境界面;更新沿線公園風貌,構建街路開放空間,完善服務設施,形成北站地區宜人的交互場所。廣場改造方面,通過更換廣場中部鋪裝,達到突出中軸線的視覺效果;修繕清洗“逐日”雕塑,圍繞“中國夢”景觀小品設置季節性花卉植物,凸顯廣場中軸地標;開放廣場兩側的現狀綠地,增加步道、休閑座椅,增補樹陣、行道樹,營造中軸對稱的開放綠地游園。立面整治方面,對與城市風貌不協調的立面進行系統改造,拆除屋頂鏤空招牌及墻面廣告,拆除違章空調外機和設備管線,調整建筑色彩,增加立面細節,協調沿街商業設計風格,清洗外墻。標識更新方面,將信息牌、立柱標牌、指示吊牌、地面指示、貼墻標識五類標識劃分為四個級別,讓車站乘客和到發車輛可以輕松的依靠出入口指示標識和功能指示標識進行交通集散。老舊設施規范方面,遵循“先地下、后地面”的原則,按照“十年內不破路”的標準,開展架空線入地、老舊管網更新、老舊市政箱體更新提升等工作,避免道路“開拉鏈、年年修”。
北站路沿線新增口袋公園,打通全線慢道
據悉,本次改造對道路上的架空線纜全部實施入地改造,保障街路通行空間和行車安全,實現街路整潔化。增加沿線口袋公園。考慮北站地區人流密集,為了增加市民的休閑場所。從兩方面予以改造,首先將既有的封閉綠地進行改造,供市民更好的使用。其次在空間滿足的區域,新增設口袋公園。1.4公里慢道全貫通。按照滿足5米慢行空間的原則,打通全線慢道,切實實現兩分離、兩優先、兩貫通。規范全線停車秩序。對共享單車、機動車停放布局進行系統梳理并優化,保障全線貫通、尺度適宜的慢行空間。通道增設便民扶梯。對既有地下通道及設施進行改造,增設電動扶梯,方便市民上下通道,特別是攜帶箱包的市民,提升換乘便利性。標志標識清晰可達。將標志、標識系統進行升級整合,讓市民從進站到出站再到換乘變得更加便利。在地上地下空間,輕松依靠出入口指示標識功能達到交通集散的需求。打通交通擁堵節點。北站路與青年大街交叉口,行車流量大,堵車情況嚴重,本次改造針對此點位增加一條左轉車道,大大緩解交通壓力。此外,材料翻新循環利用。對廣場上的鋪裝進行翻新再利用,節省了人工、經濟成本的前提下,還滿足了環保要求。
來源:指尖沈陽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