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干部名單—湖北第一批援藏干部
3年前,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以下簡稱“工作隊”)接過接力棒,奔赴對口援藏地區山南市,在雅礱江畔扎下了根。
3年來,工作隊堅持以高質量援藏為主線,突出產業援藏,推進科技援藏,鞏固民生援藏,創新就業援藏,深化鄂藏交往交流交融,與西藏各族干部群眾一起奮斗,推動山南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和全面進步,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做強特色產業、增強科技支撐,聚焦高質量發展
在位于山南市乃東區頗章鄉的西藏宏農全智能化藏雞產業園里,一枚枚雞蛋從傳輸帶進入檢驗區,工人們緊盯監測流水線,確保雞蛋品質……
這是工作隊成功招引武漢宏農農牧有限公司落戶山南市的一期項目。除了藏雞產業園,工作隊還積極推動湖北省農業科學院與山南市共建藏雞產業研究院。
按照五年規劃,山南市將形成以西藏宏農為龍頭、以藏雞產業研究院為支撐,配套產業齊全、全產業鏈銷售收入過30億元的山南藏雞產業集群,預計總投資達12億元以上,成為全市鄉村振興重要產業之一。
“利用科研力量,我們讓藏苗存活率和產蛋率從不到60%提升至95%以上。”武漢宏農負責人張宏林說。注重產業效益、突出科技引領,西藏宏農藏雞項目成為全區高質量發展的典范。
多年來,工作隊充分發揮湖北省產業優勢、科技優勢,聚焦山南市藏雞、高原益生菌、核桃等優勢產業,開展招商引資,打造了一批助推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如今,湖北安琪集團國家級生物技術中心在山南設立分中心,建成高水平實驗平臺,篩選高原益生菌株636個,圍繞優勢菌種申請6項國家發明專利;總投資5億元的西藏高原益生菌產業化項目一期已開工建設,達產后年產值3億元。工作隊聯合長江大學在西藏加查縣成立了核桃產業研究所,提供高原優良品種選育等服務。
為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湖北省還大力推進旅游援藏。武漢、襄陽、黃石、宜昌援藏工作隊分別和乃東區扎西曲登社區、瓊結縣強欽村、曲松縣下江村、加查縣拉崗村結對,幫助當地開展人居環境整治,順應旅游消費需求促進鄉村民宿發展。
鞏固民生援藏、創新就業援藏,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障。
“高校畢業生組團式區外市場化就業,讓我們西藏籍大學生多了一個迎接全新人生和擁抱未來的機會。”旦增赤列說,如今他已經在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市尹家湖幼兒園就業。
像旦增赤列這樣的大學生還有很多,從山之南,到湖之北,他們在離家鄉3000公里之外的湖北,開啟職場新旅程,成為了“新湖北人”。
近年來,湖北省援藏工作著眼于補齊民生短板,積極探索組團式市場化就業援藏試點,率先在黃石市建立西藏高校畢業生就業示范基地,組織118名山南籍高校畢業生赴湖北黃石市就業,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大院校+小組團”模式,有力推動湖北省教育援藏和醫療援藏不斷鞏固,切實提升山南人民的幸福指數——
華中師范大學、湖北大學支援山南市東輝中學,東輝中學連續兩年中考成績全市第一;宜昌市援助的加查縣中學從山南市中考成績排名倒數,到2021年在全市14個縣級中學中排名第二,實現“榜尾”到“榜眼”的飛躍。
工作隊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湖北省婦幼保健院為依托,啟動“鞏固二甲、爭創三甲”創建活動,先后在山南市建立西藏自治區首家“兩癌”篩查中心、出生缺陷篩查中心、5G遠程醫療服務平臺等,啟動總投資1.2億元的山南市婦幼保健業務綜合大樓項目建設。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三交”提效擴面
在游覽三峽大壩和葛洲壩中感受大國重器,在屈原、昭君故里感受宜昌悠久的歷史文化,在文藝晚會和“同上一堂課”活動中感受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
盡管已過去一年,加查縣中學學生次白仍對青少年研學之旅記憶猶新。去年5月,加查縣中學的40名師生赴湖北宜昌市,進行為期9天的研學之旅。
那是次白第一次走出西藏,切身感受祖國的幅員遼闊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多彩。活動結束后,師生們紛紛表示,要當好新時代民族團結的踐行者、促進者、守護者,學好本領,建設家鄉,報效祖國。
近年來,湖北省對口援藏工作聚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交往交流交融向基層拓展、向群眾延伸,開展宜昌、加查“宜加一家親”系列交往交流交融活動,先后組織6批次211人到宜昌市交流學習。實施武漢、乃東鄉村振興領頭雁培養計劃,組織兩批107名乃東基層黨員骨干到武漢市跟班實訓。
襄陽市援藏工作隊開展襄陽·瓊結“黨建引領、支部結對、群眾結親”活動,實現瓊結縣20個村(社區)結對全覆蓋,400多名農牧民黨員群眾與襄陽市黨員群眾結對認親,200多名瓊結縣中小學生與襄陽市中小學生以書信方式聯系交友,聯合舉行線上主題班會,將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田。
沒有豪言壯語,只有腳踏實地。今年7月,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已全部返鄂,他們將在各自崗位上繼續發揚援藏精神,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作者莊輝錦)
(來源:學習強國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