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經濟增速明顯快于二季度(二季度經濟增速加快明顯)
10月,國家統計局將發布近期最重要的經濟數據——三季度中國GDP總量及增速,該數據對未來的政策制定及市場預期有直接影響,同時也是衡量中美、中歐、中日經濟政策及效果的關鍵指標,尤其是在美國經濟狀況火熱的當下。
三季度咱們的GDP會取得怎么樣的成績呢?數據公布前部分機構給出了預測,如我國最知名的國資投行中金公司近期發布了預測數據。中金預計中國三季度GDP同比增速或為4.1%。
4.1%的經濟增速高嗎?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得看和誰比。
如果與發達國家相比算是很高了,正常情況下美、日、歐諸國均不可能實現如此高的經濟增速,能夠達到同比上漲3%就已經相當不錯了,何況大部分國家正處于高息環境之中,經濟發展受到抑制。
如果是縱向比較恐怕就不太如人意了。2023年二季度中國的GDP同比增速為6.3%,遠高于中金預測的三季度的4.1%。當然,今年二季度的高增速主要是因為低基數效應,2022年二季度上海、深圳等經濟發達地區受疫情干擾嚴重影響到了當時全國的經濟總量。去除比較特殊的二季度單看一季度,中國的GDP增速為4.5%,同樣比中金的預測數據高。
換言之,中金預計今年三季度的經濟增速低于今年前兩個季度。
另外一方面,世界銀行在10月初發布了《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對中國經濟的全年增速做出了預測。
世界銀行認為東亞太平洋地區發展中國家將保持5%的強勁增速,但2023年下半年將出現放緩,預計2023年中國的增速為5.1%,除中國以外的地區增速為4.6%。
世界銀行給出的經濟增速預測是2023年全年的,并非單一季度,我們無法知曉世界銀行針對中國今年7-9月的經濟狀況是如何看待的但能通過數據見的勾連大致推測出來。
具體而言,中國上半年的GDP增速為5.5%,高于世界銀行對全年的經濟增速預測數值,這意味著世界銀行認為下半年咱們的經濟增速相比上半年拖了后腿。用不太精確的平均法計算下半年大致在4.7%左右,如果三季度與四季度增速相似的話,那么世界銀行對中國三季度的經濟增速預期就是4.7%。這一數值略高于中金的預測數據。
再回過頭來看看國內經濟專家們的預測。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汪濤給出的增速預測值為4.4%;中國銀行研究院在《2023年四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中同樣給出了4.4%增速預測;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最為樂觀,預計三季度GDP同比上漲5%。
無論是國外機構還是國內專家,對中國三季度的GDP增速預測數據均比中金高,不知道這家國內知名投行是如何測算出4.1%的增速數據的。
當然,我們不能因為中金給出的預測數據差就主觀認為預測得不準,最終要等統計局公布具體數據后才能做出評判。
另外一方面,中金的預測能力在二季度得到過驗證。中金宏觀組在7月初預測二季度中國的GDP增速為6.5%,結果統計局發布的數字為6.3%,只差了0.2個百分點,可以說預測得還是挺準的。
實際上絕大部分專家和機構對三季度GDP的增速預測均低于今年上半年的增速,并非故意看空我國經濟,而是有原因的。
第一,上半年比較基數低。
前文已經提到過這一點,二季度包含在上半年內,去年上半年(二季度)GDP規模較低使得今年恢復正常后全社會創造的財富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第二,三季度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
房地產行業依然是我國的支柱產業,涉及大量上下游產業,短期來看樓市不興經濟很難有好的表現。
三季度雖然出臺了諸多利好政策但效果并未顯現。以國內體量最大的開發商之一碧桂園為例,9月的銷售額同比下降80%以上,不到2020年鼎盛時期的十分之一。樓市蕭條使得房地產沒有為穩增長做出太多的貢獻反而拖累了經濟增速。
轉型期疊加化債期無疑是痛苦的,反映到經濟增速上便是無法像前些年那樣保持高速增長。一旦成功轉型并卸下沉重的債務負擔后中國經濟將獲得輕裝上陣的機會,我們的經濟發展模式也會發生質的變化,長期來看無疑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我們能夠接受短期的經濟增速波動,現在的煎熬是為了以后更好地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