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生產的基本環節-農作物生產的特點及其重要性
大眾網記者 朱曉娟 實習生 曹穎 青島報道
7月18日,大眾網記者從青島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獲悉,近年來,即墨區結合鄉村產業發展實際,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和融合發展為主線,全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
堅持規劃引領 政策扶持
即墨區制定了《即墨區農業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2 年)》,對全區現代農業生產進行科學布局,確定了全區農業產業發展“兩帶五區多集群”布局。“兩帶”是西部大沽河現代農業發展帶和東部海洋漁業發展帶;“五區”是西部種子蔬菜區、中部花卉中藥材區、東部果茶薯芋區、北部糧油畜牧區、南部物流加工區;“多集群”是依托全區多點分布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引導園區發展規模化種植,帶動多業態集聚發展。
經過近幾年發展,即墨區農業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集聚化、特色化、規模化產業態勢進一步突顯。為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即墨區注重政策激勵,區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等產業扶持政策,對設施農業、品牌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等多方面進行財政資金獎補扶持。
自2018年以來,即墨區農業領域項目建設投資總額超過100億元,涉農資金統籌整合確定產業振興項目財政投資達10.85億元。加強對產業振興工作考核,助推了全區產業振興工作的精準有效推進。
堅持龍頭帶動 平臺拉動
即墨區組織實施了農業標準化和標準園創建、農業品牌創建、農產品質量監管提升、現代農業引進來走出去等專項行動。建設糧食功能區43萬畝,高標準農田79.7萬畝。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2個,省級海洋牧場1個,建成國際首艘10萬噸級深海智慧養殖工船“國信一號”,2022年開始運營,入選農業農村部重點工程,年產大黃魚等精品魚3700噸,產值達3億元左右。建設省智慧畜牧業應用基地(牧場)8處。全區有效期內“三品一標”農產品達到229個,創建青島市級以上知名品牌24個,“采食即墨”區域公用品牌連續4年進入全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前十名,“即供”品牌成為區域性知名品牌。地產農產品檢測合格率達到98.5%,定點屠宰檢驗檢疫率達到100%。
另外,即墨區聚力打造青島國際種都核心區,以種子、種畜、種禽、種苗“四種并育”為重點種業的青島國際種都核心區加速崛起,初步形成種子上中下游全產業鏈,促進了種子研發、繁育、加工、推廣、銷售等功能有機結合。目前,即墨區引進涉種企業已達28家,研發培育種植養殖新品種500余個,全區良種覆蓋率達99%以上。研發的牛角椒種子占全國保護地市場的70%,旱黃瓜種子占全國市場的35%、膠東市場的85%,口感西紅柿和辣椒種子占云貴川三省同類市場的60%,黃心白菜“秋寶”占北方秋白菜市場的60%。
堅持綠色發展 安全發展
即墨區開展了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行動、農業清潔生產行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行動、循環農業生產模式示范行動。全區小麥“一噴三防”實現全覆蓋,近幾年平均每年統防統治面積在55萬畝左右。種植、養殖主產區的環保型農藥使用率達到100%,完成示范推廣全生物可降解地膜1.9萬畝,農藥包裝廢棄物和廢舊農膜回收處置率達到90%以上。
即墨區推廣綠色防控技術40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均達到95%以上。建設漁業養殖尾水處理示范試點5處。引進了多家畜牧養殖集團在即墨投資建場,并以此構建了生豬產業鏈。建設市級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21家,獲評國家級養殖場4家,推廣“納米膜覆蓋好氧發酵”等養殖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術,全區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
此外,即墨區新增各類新型農業類機具5350套臺,其中植保無人機達153臺,實現農作物生產機械化主要環節機械化全覆蓋,獲評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全國平安農機示范市等榮譽稱號。
堅持多元發展 三產融合
即墨區大力推進三產融合,以土地規模化、組織企業化、技術現代化、服務專業化、經營市場化為路徑,加快推動鄉村產業多元化發展和轉型升級,成功創建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區創建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青島市級田園綜合體9個。培育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42家,市級金花企業2家。創建區級以上示范合作社110家、示范家庭農場107個。創建青島市級以上鄉村旅游示范單位17個,青島市鄉村旅游特色村4個,創建省級鄉土產業名品村42個。創建市級“新六產”示范單位4個,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5個,成立社會化服務組織達132家。
另外,即墨區科技創新孵化載體達到24家,涉農電商企業近1000家,每年農產品網絡銷售額超10億元。全區農產品批發市場年交易額超300億元。即墨區建立和完善了“農超對接”“農企對接”“農社對接”等訂單式銷售模式,進一步拓展和暢通了產銷渠道。即墨海洋溫泉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示范區入選山東省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示范區。2021年,即墨區獲評省級農產品加工業示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