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現實表現
來源:【人民政協網】
“四川雙流經開區獲批省級經開區30年來,為雙流GDP邁上千億臺階作出了巨大貢獻。當前的經開區,在制造業新舊動能轉換、產業鏈協作配套、項目用地效率、城市功能配套和創新資源聚集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和痛點,制約了創建國家級經開區的步伐。”7月18日,成都市雙流區政協召開常委會會議,部分區政協委員和政協智庫專家與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圍坐在一起,就“四川雙流經開區創建國家級經開區”開展議政性專題協商。
成都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指出:要將四川雙流經開區建設為國家級開發區。為了更好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雙流制造業轉型升級,雙流區委區政府也提出要舉全區之力推動四川雙流經開區爭創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經過前期深入調研,參會的區政協委員和智庫專家紛紛暢所欲言,為經開區創建國家級開發區提出意見建議。
“經開區創建工作是一項綜合性系統工程,既涉及國家部委審批,又需要省市兩級支持,還要整合區內多方資源,才能有效推進。這樣的工作要求,沒有一個高層級的領導小組,工作效率和成果很難得到保證。”相里麒委員呼吁,應在市級層面成立創建專班,確保創建工作順利推進。
“經開區多數市場主體是傳統的中小企業,他們有大量的土地廠房、閑置資金,這些都是經開區30年來發展積累的優質資源,應著力推動他們提檔升級。”李虎兵委員建議,應以更加開放、包容的理念,多舉措支持傳統中小企業將土地廠房資產資本化,多渠道搭建企業家與專業基金公司交流溝通平臺,引導資金流向創新型科技型的實體企業。
構建完整產業鏈是助力經開區實現工業經濟穩步提升的重要抓手。針對經開區重點鏈主企業配套率低,產業提質增效不明顯等問題,汪向陽委員建議:大力實施產業建圈強鏈,圍繞通威太陽能、金發科技等“鏈主”企業產業鏈發展需求,引進培育補鏈強鏈創新企業,充分發揮重點企業的國家級實驗室、公共技術交流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梳理配套情況以及產業鏈重點企業招引清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如何更好推動校院企地協同創新,深化優勢產業領域合作?智庫專家鄧菊秋建議,建立高效的科技成果轉化團隊,密切關注高校、科研機構的發明專利,聯動培育、孵化一批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企業,提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促進高校院所科創資源和人力資源轉換落地。
區政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區政協將按照“同心共建現代化四川”專項行動相關要求,進一步圍繞市委、區委中心工作開展協商議政、民主監督和調查研究,在助推雙流現代化建設中彰顯政協擔當。(記者 韓冬 通訊員 李曉國)
本文來自【人民政協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