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房產回暖;中國未來樓市走勢分析
目前我國的房地產走勢,確實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大家都清楚,自1998年商品房改革以來,我國樓市就迎來了蓬勃發展,在此期間,房價也是水漲船高。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商品房改革初期,全國的平均房價還不足2000元/平,但到了近幾年,全國平均房價動輒過萬似乎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也就是說,相比1998年,在過去25年間,我國平均房價的漲幅竟然高達4~5倍,像是一些人口集中、經濟發達的一二線大城市,房價漲幅更是高達10~20倍,核心區域的房價漲幅甚至超過了30倍。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伴隨著過去多年房價的快速上漲,也的確給不少人帶來了財富增長。比如2000年~2015年間買房的那些人,幾乎都實現了財富躍升,有些多套房持有者,更是憑借著手中持有的房產,實現了財務自由,過上了讓人羨慕的生活。
在這樣的樓市背景下,幾乎沒有人會看跌樓市,有錢就買房,沒錢貸款也要買房更是成為大多數人的買房邏輯??傻搅?022年,一切都變了,房價下跌代替了房價上漲成為常態,更重要的是,從2022年開始,無論樓市調控怎么放松,怎么優化,甚至是刺激,大多數城市的成交量仍然呈現陰跌趨勢。比如剛剛過去的9月份,各種樓市利好政策層出不窮,像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貸款利率、提高公積金貸款額度、降存量房貸利率、減免稅費以及認房不認貸等等,放松力度是在過去20多年間從未有過的,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鑒于此,有懂行人表示,2024年起,房子或將超出人的想象,每個人都要有這方面的心理準備。當然,這位懂行人也解釋了,樓市之所以會呈現這個趨勢,主要還是推動房地產的“3個內因”發生了顯著變化。
首先是剛性需求減少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我國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已經超過65%,考慮到我國人戶分離的情況比較普遍,因此,我國的實際城市化率或許已經超過70%,直逼歐美等發達國家,也就是說,未來城市化率繼續增長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對房地產的促進作用也比較微弱了,換言之,靠農村人進城買房的這條路已經行不通了。
除此之外,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的新生兒出生總數已經跌破1000萬人,約為956萬人,達到1949年以來的最低值,更需要明確的是,自2018年以來,我國新生兒出生總數已經連續4年出現下滑趨勢,如果畫一條線的話,基本就是一條右斜向下的線。
綜合以上兩點來看,城市化率的增長空間有限疊加新生兒出生總數的持續下滑,基本可以確定,剛性需求的減少難以避免,畢竟,現在的房地產市場,剛性需求主要來源于新生兒以及農村流入城市的人口。
其次是住房總量過剩已經成為既定事實。根據央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城鎮居民住房擁有率已經達到了96%,戶均1.5套,其中還有超過40%的家庭擁有兩套及以上住房。除此之外,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份,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已經達到了6.4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7.9%,與2015年我國商品房的待售面積峰值7.19億平方米非常接近。一句話概括就是,目前,我國的住房總量過剩已經成為既定事實。
最后是樓市調控的思路轉變了。樓市調控的思路轉變,這一點,每個人應該都感觸很深,值得肯定的是,近年來,無論樓市如何低迷,國家都沒有大力刺激房地產,不要低估政策的影響力,如果國家真想大力刺激房地產,房地產不可能不回暖,這兩年房地產之所以持續低迷,主要還是國家并沒有不顧一切的去刺激房地產,為什么?原因就是房住不炒已經被定位長期國策,不管樓市如何變化,如何調控,房住不炒是不會改變的。試問,一旦買房不賺錢了,誰還買房?誰還炒房?如果這些“假性住房需求”全都退出樓市,那么我國樓市離回歸健康化、常態化也就不遠了。
綜上所述,也就是懂行人所說的推動房地產“3個內因”的顯著變化。對此,懂行人還建議,房子或將超出人的想象并不可怕,普通人只要手握2樣東西就可以不慌,一是健康的體魄,二是掌握一門可以安身立命的技能。對此,你怎么看?
我是,關注我,了解更多樓市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