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穩致遠可以形容人嗎_行穩致遠是成語嗎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當人生處在十字路口,義,是自我犧牲,利他樂眾。當國家危亡,義是精忠報國,以死明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修身立義,在必要時放棄個人利益,服務國家,造福社會,將青春之小我,融入國家之大我,方能行穩致遠,實現人生價值。
重義輕利,君子之道
天下熙熙,皆為利息。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活在世上,終日為名利纏身,觸動自己的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有句話說得好:“刀劈下來能扛得住,錢砸過來卻喪失底線”??墒?,卻有這樣一批人,他們不畏威逼利誘,不畏死亡的恐懼,堅守初心的義士。他們,是煢煢子立、形影相吊,于天寒地凍北海牧羊十九年的蘇軾,是在零丁洋上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是藐視一切榮華富貴,甘愿上斷頭臺“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深真”的夏明翰。是“生得偉大死的光榮”年僅十五歲的青年黨員劉胡蘭。在生與死、義與利的艱艱難抉擇中,他們做出了歷史的正確選擇。
良知道義,不可踐踏
人有三六九等,人性,是經不起考量的。誠如馬克思所言,當資本達到100%的利益時,人會喪失人性,不擇手段,枉顧親情、道義、良知和法律。當下世界,某超級大國奉行單邊主義,恃強凌弱,無視國際準則,用盡陽謀、陰謀,滅圖我國家,亡我民族。其邪惡行徑,堪比德國。更為荒唐的是,此大國竟標榜自己為民主燈塔、人權典范,在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之時,該國卻死尸遍野,堆積如山。中國老祖宗有曰:“多行不義必自斃”。任何不施行仁義、視民如草芥的統治者,必定會受報應遭天譴,走向自取滅亡的不歸路。
施行仁義,多多益善
前階段新冠疫情來襲,我國各行各業涌現了一批滿懷社會責任感的人士,廣西五菱汽車廠流水線立即轉行,生產口罩,為人民服務,解決百姓之所急。爾后,五菱集團佳名遠揚,經濟效益逐年增加,在廣西的企業排名中名列前茅。邵逸夫先生一生為祖國教育事業奔波,慷慨解囊,內地以“逸夫”命名的學校不計其數,圓了許多學子的求學夢想,而其本人也能安享晚年,盡享天倫之樂。中國積極踐行和平發展道路,塑造負責任大國形象,在外交方面積極與他國合作,互惠互利,對內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鄉村振興,反腐懲惡,使人民幸福感得以提升。今天的中國,正朝著復興之路踔厲奮發。
重義,乃做人之準則,乃立國之根基也,唯有修身立義方能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