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海南臺風海燕_海南2013年的臺風
臺風玉兔即將在10月底進入我國南海,隨后有可能在11月初在我國南方沿海登陸,也有可能在近海消失。不管玉兔怎么走,它對我國的影響不可避免。玉兔將成為2013年臺風海燕以來,首個11月影響我國的臺風,也有可能成為2003年臺風尼伯特以來,首個11月登陸我國的臺風。
10月28日玉兔臺風云圖,來自風云4號衛星
從統計規律來看,我國登陸臺風大多集中在7-9月,10月起登陸臺風開始減少,11月起大幅減少。1949-2017年,11月登陸我國的臺風(含熱帶低壓)共有17次,占臺風總登陸次數的2%;12月登陸我國的臺風只有兩個。可以這么說,11-12月登陸我國的臺風確實是鳳毛麟角。這是因為,11-12月北半球中緯度進入深秋甚至冬季,副熱帶高壓南退,一般情況下臺風無法抵達我國近海;即使抵達,我國近海水溫大多已低于26度,在近海低水溫和冷空氣作用下,一般也難以登陸。
1949-2017年我國登陸臺風次數分月統計
2000-2017我國登陸“終臺”月份比例
但凡事有例外。某些年份,副熱帶高壓到11-12月還比較亢奮,還能把臺風送到我國岸邊;如果此時近海水溫還比較高,且正好遇到冷空氣間歇期,臺風就有可能在我國上岸,有時甚至強度還很強。例如,1972年臺風柏美娜在11月8日抵達海南時,中心最低氣壓達到945百帕左右,強度接近或達到了超強臺風,和2015年彩虹臺風相當。在柏美娜影響下,海南文昌狂風摧城拔寨,損失慘重;而第二登陸地廣東也出現了全省性的狂風暴雨,危害絕不亞于盛夏臺風。當然,由于種種原因,臺風年鑒嚴重低估了柏美娜的強度。
1972年臺風柏美娜路徑,來自NMC臺風網。臺風年鑒對柏美娜的強度嚴重低估
更近一點的例子,是2004年臺風南瑪都和2013年臺風海燕。南瑪都是1949年以來最晚登陸我國的臺風,它于2004年12月4日屏東,登陸時雖然已經開始變性,但仍保持良好的螺旋結構和強熱帶風暴強度;而2013年的臺風海燕以強臺風強度靠近海南三亞,最近時離鶯歌海僅10公里左右,已和登陸無異,是影響三亞的最強臺風之一。
2004年臺風南瑪都前后的雷達圖,來自cwb
2013年臺風海燕掠過海南南部時的雷達圖
從目前的數據看,臺風玉兔進入南海后路徑復雜,登陸廣東、臺灣或在福建近海消失都有可能。歷史數據表明,1949年以來,廣東共有6個11月臺風登陸,其中1954年臺風柏美娜(和1972年的同名)甚至讓香港發出8號風球;臺灣共有3個11月臺風登陸;而福建雖然沒有11月正面登陸的臺風,但也有5個臺風對福建造成了嚴重影響,其中1952年11月甚至有兩個臺風影響。如果玉兔登陸了,還請福建臺灣廣東的朋友不要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