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滇干部家屬探親待遇的規定—援疆干部家屬探親申請
在慶祝中國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p>
“復旦上醫”官微特別推出“中國人精神譜系中的上醫人”專欄,集中展現在上醫發展歷史上,在不同戰線上頑強拼搏、不懈奮斗的上醫人。一代代上醫人的紅色基因、光榮傳統和精神血脈,保證和支撐了上醫的發展,成為鑄就上醫輝煌的強大動力和精神源泉。
8月19日,在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西藏日喀則,周堅送回了又一批和他并肩奮斗了一年的援藏隊員們。
這是周堅來到西藏的第二個年頭。2019年7月14日,周堅背起行囊,自上海啟程,飛往西藏日喀則。這位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主任醫師作為上海“組團式”第九批援藏醫療人才,掛職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開啟了為期三年的援藏之路;而在此前,他剛結束了兩年的援助摩洛哥任務。
歷年來,復旦大學、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高度重視援藏工作,積極落實國家和上海市的各項援派任務,自2013年以來累計派出各類援藏醫療干部人才118人次,定點支援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等各類醫院。目前復旦上醫有14位醫療干部人才在西藏各個醫院堅守崗位,在雪域高原上續寫著一個個動人故事。
奔赴西藏之前,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張迅醫生有些許焦慮:“腫瘤醫院涉及甲乳、乳腺淺表這一類的疾病比較多,但是日喀則這邊的超聲科主要是做產科、兒科和心臟超聲,我一直擔心自己主攻的業務方向不能完成好任務?!?/p>
在周堅的鼓勵下,張迅主動找到當地超聲科主任溝通,詳細介紹了自己的所長,并根據當地實際需求分類分級地制作了示帶圖。一年下來,張迅完成了10次穿刺介入術,還成功申報了上海市科委的一項關于穿刺的課題,想用更多的研究成果反哺西藏百姓。
圖為張迅正在為患者做檢查
“我感觸最深的是,在西藏,除了做好業務,更為關鍵的是溝通。作為援藏主任,要做好跟院領導、援藏隊各個主任以及科室藏族、漢族等不同民族成員的溝通。”張迅說。
正如張迅所言,在西藏,援藏醫療隊員們一方面要用專業技術為病患服務、提高當地醫療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斷突破局限、實現從無到有。
圖為周堅(圖中)在西藏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開展乳腺癌手術示教
婦產科醫院財務科的“90后”劉慶榮是這批中最年輕的上海援藏隊員。“之前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門診只能收取現金,賬目管理容易有漏洞,我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實現醫院的數字化支付,優化財務管理系統?!苯涍^多方協調,2020年12月,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全面實現了數字化支付。硬件到位后,劉慶榮開始補足“軟件”。除了專業培訓,他還不斷鼓勵醫院財務人員去考會計師。
“不久前小劉的父親過世了,他回家安頓好母親,沒幾天就又趕回日喀則。他一直惦記著這邊工作任務重,一天也不敢耽誤。”周堅說。對此,他自己也深有體會:援摩時母親去世,援藏時父親去世,是周堅最痛心的過往??缮钍茚t生父母的耳濡目染,他深知患者的病情不能耽誤,在安頓好家里后又匆匆趕回。
圖為工作中的劉慶榮
在高原之上缺氧導致的頭痛不時困擾著援藏隊員們,一年不到,隊員們的頭發紛紛斑白。然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復旦上醫的援藏干部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個個發揮所長,把這個團隊變成了一個家。張迅成為隊里的“開心果”,有他的地方就充滿歡聲笑語;劉慶榮是隊里的“廚神”,一有空就自己買菜變著花樣給大家改善伙食;醫學裝備科的邵鵬是“生活委員”,大到供氧設備、小到生活設施,一旦出了故障都找他來報修;周堅則是家里的“大管家”,隊員們遇到困難找他談心,有他坐鎮大家都很安心。
圖為正在工作的邵鵬
心腦血管疾病起病急,把握急救時間至關重要。然而,西藏地區地廣人稀,導致送醫時間較長,且當地老百姓缺乏看病意識,大大增加了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全面提升西藏地區的卒中防治水平迫在眉睫。
響應上級組織的援藏形式,2015年起,華山醫院每年選派業務精湛的神經外科專家參加上海市“組團式”援藏醫療任務,長期支援西部(西藏)腦科中心建設工作。2019年12月,日喀則地區腦卒中中心正式掛牌。目前,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卒中中心已具備24小時進行溶栓和取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能力,能夠常規開展動脈瘤的開顱夾閉與栓塞治療,并已開展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內鏡下腦內血腫清除術等手術。
對于下一步工作,華山醫院神經外科高年主治醫師李培良介紹:“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的醫生能力和硬件設備都已達到了高級卒中中心的標準,我們希望能把技術下沉到縣級醫院,對當地醫生識別和搶救卒中患者的能力進行培訓,再往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卒中中心進行轉診,從而完善三級診療的構架和網絡。”
圖為李培良(右四)在定日縣對當地醫護人員開展卒中診斷救治培訓
和李培良一樣,來自各家醫院的上醫援藏隊員們也都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奮斗著:
作為甲乳專家,周堅配合日喀則市衛健委開展“兩癌”篩查工作,截至今年5月,已指導完成日喀則市全部18個縣的衛健委和醫院的患者初篩。與此同時,周堅還申請到一個西藏自治區的自然基金項目,希望能在援藏的最后一年再為當地的乳腺癌診療工作做出一些貢獻。
圖為周堅在為百姓進行雙側甲狀腺檢查
2021年3月,中山醫院內鏡中心援藏專家張震為患者實施了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第一例十二指腸潰瘍伴出血的內鏡下電凝止血術,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也避免了患者承受手術創傷痛苦。
援藏醫生又被稱為“辮子醫生”,圖為工作中的張震醫生
援藏隊員們的技術和愛,被西藏同胞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在崗巴縣人民醫院擔任醫務科科長的國家衛健委選派援藏醫療干部、中山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伍大權講述了這樣的故事:一位突發主動脈夾層的患者和一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都是經由援藏醫療隊員介紹到中山醫院治療后得救的?!拔覀兊娜蝿站褪潜M量讓這些治愈的故事在高原上多發生一些。”
地處藏南谷地的崗巴縣全縣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是西藏海拔第三高的縣。來自中山醫院的3名醫生在崗巴縣人民醫院開展援藏工作,前不久,他們剛協助醫院完成二乙醫院的評審工作。
中山醫院對口幫扶崗巴縣人民醫院醫療隊隊員梁立(圖中)、孫達龍(圖左)、伍大權(圖右)
“我們的任務不僅是幫助病人解決問題,還要給當地醫生提供指導。”中山醫院消化科醫生孫達龍是國家衛健委選派的援藏隊員,在崗巴縣人民醫院擔任科教科科長,“除了線下定期開展培訓,還會請上海專家線上教學。我們的工作不僅僅在崗巴,也會輻射到日喀則其他縣醫院?!?/p>
隊員家屬也主動擔起了支援援藏的任務。每一位援藏專家的背后都是一家人的共同奉獻:李培良接力妻子——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醫生邱曉頔的援滇精神,將大愛帶到西藏;針對西藏百姓皮膚問題頻發的情況,張震的夫人——華山醫院皮膚科醫生劉曄赴藏探親期間為醫護人員做了一個精彩講座。這已然成為來自復旦大學各家附屬醫院探望援藏隊員的“標配”,做報告、送藥物……這被稱作復旦上醫人的柔性援藏。
圖為演講結束后劉曄在現場義診
除了知識上的查缺補漏、操作上的手把手教學,一批批援藏隊員們還在共同踐行一個目標——長期援藏。
復旦上醫選派的援藏干部建功高原。援派期間,他們盡心盡力建設科室,積極深入臨床第一線,悉心做好帶教工作,參與多學科疑難病例討論和遠程會診,制定個體化的精準治療方案,幫助提升年輕醫生的臨床技能和理論水平,積極參加各類基層醫療幫扶工作,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助力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成功建成三甲醫院,促進了西藏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一年援藏結束,眼耳鼻喉科醫院主治醫師洪汝建深感當地放射科人員對醫學影像診療技術學習的迫切需求,于是在上海援藏醫療隊的支持下,采購了大量的影像醫學相關專業書籍捐贈給放射科。
洪汝建回憶,起初向當地影像科醫生系統講解影像診斷,但反饋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就拿鼻竇炎來說,因為當地一些患者不太注重口腔衛生,很多來看鼻竇的患者其實都是牙源性上頜竇炎,如果只是從放射科的角度在報告單上打一個‘鼻竇炎’,忽略了牙齒的問題,這樣的治療價值就很低。所以我跟當地醫生反復強調,現在他們也都能夠識別這樣的病癥。”
在日喀則,洪汝建還時常和當地醫生一起,就不熟悉的病癥查文獻、開展病例討論?!斑@樣的反復示范教學,讓他們了解了臨床帶教的意義。如今,本地醫生上臺講課的積極性大大提升,能夠保證每周上三次課以上。當地醫生和醫學生之間的‘傳幫帶’,正是一種變‘輸血’為‘造血’的過程。”
圖為洪汝建(右二)向當地放射科捐贈專業書籍
“我常思考兩個問題:一個是留下什么,一個是要帶回去什么?!迸R別時,張震對西藏充滿深情,“我們要把‘援藏精神’‘老西藏精神’帶回到我們今后的工作中去;我們要把最好的技術留下,也要把從上海帶來的軟實力留下?!?/p>
2021年7月,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西藏,祝賀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問西藏各族干部群眾。在見到被曬成了古銅色的援藏干部們時,總書記動情地說:“援藏精神是中國的一個崇高精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顯著優勢。缺氧不缺精神,這個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們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p>
“總書記的一席話,令我們受到莫大的鼓舞?!痹仃爢T們說。“其實我們在西藏的工作就是‘為人民服務’?!眱嚎漆t院設備管理中心邵鵬說?!皬闹醒搿⑸虾J校轿覀兊摹蠛蠓健瘡偷┐髮W、復旦上醫和附屬醫院都對援藏工作大力支持。如今當地醫院的硬件條件已經比較理想,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資源用好用活用全。”
“正如總書記所說,援藏還要一茬一茬接著干,我們來西藏前,就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一年年規劃任務、一批批隊員接力踐行目標?!崩钆嗔颊f,“希望更多優秀的兄弟姐妹可以持續不斷地來西藏日喀則,一方面為當地醫療事業做貢獻;另一方面,我深深感到,援藏對于個人的提高是全方位的——在這里,我們不僅成長為一個技術更扎實、業務更全面的醫學人才,也成長為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管理人才?!?/p>
2020年、2021年,復旦大學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上海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張艷萍分別帶隊赴藏慰問援藏干部?!岸嗄陙?,一批批援藏干部圍繞著西藏自治區穩定和長治久安的總目標發揮專長,將上醫‘為人群服務’的精神傳遞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p>
“援藏干部人才派出去,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作為‘大后方’,我們會進一步注重對援藏干部人才的關心愛護,為援藏干部人才開展工作創造條件、提供保障,努力當好他們的‘娘家人’。”袁正宏說,“下一步,要進一步發揚‘援藏精神’,努力創新從‘技術援助’到‘人才建設’的援藏工作新模式,積極推動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等各類援建醫院的業務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援建醫院的科研、教學和健康宣教等各方面的水平,留下‘帶不走’的醫療人才隊伍、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p>
來源:醫學宣傳部
文字:陳思宇
編輯:項天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