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運營商還剩幾家_虛擬運營商移動網絡
視頻加載中...
封面新聞記者 楊瀾 楊霽月
叮——隨著電話鈴聲的響起,你接起電話,對面卻是一位能說出你姓名,甚至工作單位的陌生人。這樣的場景,許多人都不會陌生。
更有甚者,對方會謊稱自己來自銀行、公安、政府機關。若是成功取得了機主的信任,下一步,就是要想盡辦法騙取現金。這就是金融詐騙的常見套路。
建言獻策,是全國人大代表的職責所在。電信詐騙,正是此次兩會時,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律師協會會長,國浩律師(成都)事務所首席合伙人李世亮最為關注的議題之一。
在兩會之前,初任代表的李世亮做了很多調研。相關數據表明,現如今大部分金融詐騙都是通過打電話的手段發生的。“當對方能說出自己的名字時,或多或少都會疑惑,這就給‘騙局’打開了一個口子。對方一步一步問下去,有的人就會被套路。尤其是老年人,他們更加缺乏防騙的能力,在對方稱自己是派出所警察、銀行辦事人員時,很容易就相信了。”
基于這樣的情況,今年兩會上,李世亮將提出“修訂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推行電話實名制”的建議。
他告訴記者:“雖然國家已經出臺了《電話用戶信息登記規定》,但實際情況是許多電話并沒有實名制登記,這就容易讓犯罪分子‘有機可圖’。”
記者了解到,《電話用戶信息登記規定》于2013年起施行。2015年,工信部又出臺“史上最嚴”手機卡實名制的規定,規定電信運營商在通過各類實體營銷渠道銷售手機卡時,將要求用戶出示本人身份證,并當場在第二代身份證讀卡器上進行驗證,否則可能將面臨停機。
為何在相關實名制條例的施行下,還會有電話詐騙呢?相關報道顯示,部分營業廳實名不嚴,用昵稱或他人身份證都能買到“黑卡”、虛擬運營商仍然存在、鉆有關條例的漏洞,逃避監測,通過境外號碼撥打電話或發送短信等成為了主要原因。
“根據有關條例的規定,稍作修訂,再根據我們目前掌握的技術,徹底推行電話實名制是有條件的。把它作為我們社會的一個制度來落地施行,能切實維護大家,尤其是中老年人群的合法權益,防止金融詐騙的產品,節約司法資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