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箭一個球一個船成語猜,一個船一個球一個箭打一成語
成語詞典上都會有成語小故事,草船借箭則是小時候我們最熟知的故事。但是真實的草船借箭大家有知道多少?
演義中記載,東吳周瑜不滿諸葛亮,以公事相邀,讓諸葛亮造10萬支箭,這是個陷進(jìn),而諸葛亮欣然答應(yīng),并承諾三天造好。大家都不信他的話,等著看他的笑話。而諸葛亮這邊,向魯肅借了二十條船,船上扎滿稻草人,用青布幔子遮起來,等到第三天四更,諸葛亮將魯肅請到船中,說要出去取箭回來,魯肅一臉的不相信。
諸葛亮率領(lǐng)二十條船朝北岸開去,在曹軍水寨附近停下,此時江面大霧漫天,曹軍無法看清江面情況。諸葛亮命令軍士將草船一字排開,并一邊擂鼓一邊大喊,魯肅大驚,生怕曹軍打?qū)⒊鰜?,而諸葛亮卻告訴他,江面霧這么大,曹操不敢打出來的。正如諸葛亮所料,大霧天氣,曹操不明虛實,不敢貿(mào)然出兵,只能命令士兵不斷放箭,不讓敵軍靠近(為啥不放火箭呢?估計當(dāng)時沒想到)。箭雨如飛,很快就草人上就落滿了箭支,諸葛亮又命人調(diào)轉(zhuǎn)船頭,繼續(xù)擺起剛剛的陣勢,讓另一面也接受箭雨。天漸漸亮了,而草船上也裝滿了箭,于是諸葛亮下令回營,靠岸后正好碰到周瑜派人來江邊搬箭,而每條草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正好十萬支箭,諸葛亮出色的完成了這個任務(wù)。
這是我們熟知的版本,而翻遍歷史書,卻并沒有關(guān)于這個事情的記載,諸葛亮根本沒有草船借箭!而歷史上倒是記載了孫權(quán)以類似方法獲得曹軍的箭支,這才是草船借箭的原型。
孫權(quán)帶著大軍來觀看曹軍,曹操就令人趕緊放箭,這些箭都射在了船的一面上,結(jié)果船身不穩(wěn),馬上就要翻船了。
孫權(quán)這時候趕緊也讓另一面受箭,這樣維持船身平衡,船身平衡之后,孫權(quán)趕緊撤軍。孫權(quán)也是借了滿滿的箭回去了,不過他當(dāng)初的目的不是借箭,而是自保,意外的收獲了一些箭。
除了諸葛亮和孫權(quán)之外,還有一個也借過箭,他就是孫權(quán)的父親,人稱江東猛虎的孫堅。孫堅攻打荊州的時候,黃祖就埋伏弓箭手在江邊,準(zhǔn)備射殺孫堅。
孫堅知道黃祖埋伏著準(zhǔn)備殺自己,于是他讓士兵開著船在河上游來游去,吸引黃祖的火力。黃祖看到有船來了,就趕緊下令放箭,也不管船里面有沒有人。
就這樣,孫堅讓幾十艘船在河里游來游去,黃祖看到船就放箭,三天之后,黃祖的箭都射完了,而孫堅的箭卻多的用不完,他把黃祖的箭都"借到"他這里了。
孫堅借箭要比諸葛亮借箭和孫權(quán)借箭早的多,他才是草船借箭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