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第八批對口援疆前方指揮部(江西第九批援疆干部名單)
從巍巍井岡到帕米爾高原,相隔千山萬水,江西對口援疆工作將贛鄱兒女與祖國西陲的南疆明珠阿克陶縣人民緊緊相連。
回撥時針,25年前,一個美好的約定在天山腳下締結:作為全國最早援疆的八個省份之一,1997年,江西派出第一批援疆干部到新疆克州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完整準確理解和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把阿克陶縣當作江西的“第101個縣”,不遺余力支援當地建設。
一萬里路云和月,漫卷風沙寫征程。2020年3月,110名江西省第十批援疆干部人才滿載4500萬贛鄱兒女的深情厚誼奔赴新疆克州,開啟新一批次對口支援工作。兩年多來,江西援疆人與當地干部群眾攜手并肩、砥礪前行,緊緊圍繞受援地需求,聚焦民生、產業、文化等領域多點發力、積極作為,在帕米爾高原上繪就了一幅高質量對口援疆的新畫卷。
民生援疆破解“急難愁盼”提升幸福指數
走進阿克陶縣布倫口鄉蘇巴什村,藍天、白云、雪山,紅頂、黃房,一排排整齊的安居新房錯落有致,構成慕士塔格峰下一道別樣的風景。
這是江西援建的海拔最高的牧民新村。近年來,我省投入援疆資金839萬元,積極援建該村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和旅游等基礎設施,為當地旅游產業發展和牧民增收注入了強勁動力。2021年,該村人均收入達10079元。
對口援疆,民生為重。我省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首要任務,把更多援疆資金項目向基層傾斜,向民生傾斜。2020年以來,江西共援建阿克陶縣民生項目163個、基層項目156個,88%的援疆資金用于民生,覆蓋了脫貧攻堅、易地搬遷、醫療、教育、就業等領域,建成了一批強基礎、惠民生、補短板的項目,使當地人居環境和教育醫療保障水平明顯提升。
更多群眾喝上干凈水、走上平坦路、用上衛生廁……我省加快阿克陶縣民生設施援建,支持當地改善鄉村基礎設施,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升級鄉村道路,著力改善群眾生活居住環境;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先后新建幼兒園2所、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以及普通高中學校5所,新建克州三中藝體樓;新建一批鄉鎮衛生院配套設施,改造塔爾塔吉克民族鄉衛生院,建設克州中醫院,提升阿克陶縣疾控中心、應急中心和婦幼保健中心就醫設施……一件件暖心窩的惠民實事,讓受援地群眾一次又一次品嘗到了幸福的味道。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富民之源。江西援疆始終抓緊抓好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堅持就近就地就業和有序轉移輸出就業有機結合,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創新體制機制,持續推進就業富民工程,通過大力發展產業帶動就業、有序轉移輸出解決就業、職業教育培訓助推就業;近兩年有序轉移就業約1.4萬人次,開展各類技能培訓62645人次;實施創業扶持工程,新增創業3422人,創業帶動就業8038人。
產業援疆增強“造血”功能打造發展加速器
眼下,正是金銀花采摘的好時節。在阿克陶縣皮拉勒鄉依克其來村,1000畝連片的金銀花枝繁葉茂,一簇簇黃白相間的金銀花俏立枝頭,花香四溢。
金古麗花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卞海生說,今年采摘的金銀花主要是做成金銀花茶銷往其他省份,目前正在與江西中醫藥企業積極對接,力爭能打造出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
阿克陶縣位于帕米爾高原,當地產出的藥材品質好、藥用品質高。依托我省中醫藥產業發展和科技優勢,援疆前方指揮部從中藥種植、加工、研發、銷售和中醫服務全產業鏈出發,積極謀劃布局,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推進阿克陶縣中藥材產業加快發展。今年,該縣板藍根、金銀花、小茴香等中藥材種植面積擴大到2.1萬余畝,每年產生的直接經濟價值超3000萬元。
援疆,不僅“輸血”,更要“造血”。江西援疆堅持把產業援疆作為增強造血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不斷增強受援地內生發展動力,走出了一條以產業發展促進就業增收的產業援疆路子,為當地老百姓鋪就了一條致富之路。
2020年以來,江西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積極創新招商引資模式,通過開展克州招商行動江西行活動、舉辦招商推介會、定向招商以及網上招商等多種形式,共開展線上招商186次,成功簽約項目20個,引進資金29.4億元,涵蓋紡織服裝、農業開發、電子產品組裝和中藥加工等領域。同時,加強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專項資金支持冷鏈物流中心、現代農業科技園等項目建設,著力提升當地營商“硬環境”。
阿克陶縣馕產業基地、中藥材加工項目、戈壁胡楊林風景區……一批批產業援疆項目落地生根,一個個產業發展平臺活力綻放,為阿克陶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支撐。
智力援疆留下帶不走的人才隊伍
“江西醫生,亞克西!”6月14日,在阿克陶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病房,術后3天已完全康復的腦卒中患者買買提沙吾拉·阿吾向前來查房的江西援疆醫生郝延森豎起了大拇指。
阿克陶縣是腦梗塞、腦出血、頭痛、癲癇等疾病高發地。此前由于專科醫師匱乏,當地群眾患有此類疾病,往往需要轉院治療,不僅容易延誤最佳治療時間,也增加了經濟負擔。近年來,在江西援疆醫療人才的支持下,阿克陶縣人民醫院相繼組建了神經內科、五官科、心理門診,重組重癥醫學科、血透室、遠程醫學中心等科室,讓當地群眾基本實現小病、常見病不出縣。
這是江西省切實拓展“組團式”援疆成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江西援疆將“阿克陶所需”與“江西所能”結合起來,堅持把培育人才作為援疆工作重點,以“組團式”援疆為紐帶,充分發揮人才傳幫帶作用,為受援地培養了一大批好苗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江西援疆著力深化州縣鄉三級“組團式”醫療援疆模式,通過選派援疆醫生提升受援地醫院技術水平,在當地鄉鎮醫院開展技術幫扶。兩年多來,共開展25項醫療新技術,啟動“贛陶”免費遠程會診,創新開展“互聯網+服務”,累計診療服務患者3萬余人次。
持續鞏固“組團式”教育援疆成果,深入開展師徒結對、傳幫帶、示范公開課、名師工作室等系列幫扶舉措,推動江西援疆品牌“示范校、示范班”建設,有力提升當地教育質量。著力打造了“紅杜鵑”援教品牌,通過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誦紅色詩詞、演紅色舞蹈,讓紅色文化進校園、入課堂,引導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聚焦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使用,成立“贛教云應用工作坊”,創新“云端組團”,與江西萬里同課、萬里同研,通過師徒結對,進行線上課例分享、優質課展示評比等方式,讓阿克陶一批當地中青年教師快速成長。贛新兩地干部人才培訓交流力度日益加強,有針對性推動黨政、組工等系統干部到井岡山等地跟班培養、掛職鍛煉,選派技術專家入疆開展經驗交流、業務研討和現場幫帶,帶動當地干部人才能力素質提升。
江西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揮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省將持續以現實需求為導向推動智力援疆,加大受援地實用性、緊缺型人才選派和培養力度,全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干部人才隊伍,進一步激發受援地自主發展、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本報首席記者 鄭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