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癥狀,小孩肺炎支原體有什么癥狀
最近門診就診小朋友中查出支原體感染陽性率飆升,這支原體是什么東西?多大的小孩容易得?大人也會得嗎?下面帶大家一一揭秘肺炎支原體~
支原體是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最小的非典型致病微生物,肺炎支原體感染可導致肺炎。
今年6月以來,不少孩子都出現了肺炎支原體感染,我院支原體檢測數據中,6月份陽性率為19.86%,7月份陽性率為25.65%,8月份陽性率達27.16%。學齡兒童患病較多,學齡前兒童亦可發生,即以幼兒園、小學年齡段的孩子為主。而近年來,嬰幼兒發病率有增多趨勢。
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以間質病變為主的急性肺部炎癥,占住院兒童社區獲得性肺炎的10%~40%,是兒童最常見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之一。
“支原體”可以通過直接損傷和感染后免疫損傷、炎癥浸潤、支原體對治療的耐藥、粘呼吸道液纖毛系統損害而導致的分泌物增多及排除障礙、加上支原體與病毒或細菌等其它病原體的混合感染,可導致肺炎,甚至出現肺不張等并發癥。
起病初期可有咳嗽、流涕、發熱等,重癥以發熱、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可伴有頭痛、流涕、咽痛、耳痛等。發熱以中高熱為主,持續高熱者預示病情重;咳嗽較為劇烈,可類似百日咳樣咳嗽。年長兒往往會出現反復高熱,但不一定有明顯的咳嗽,拍胸片后發現已有“肺炎”改變,可表現為部分實變,以單側為主;嬰幼兒可有喘息表現,肺部早期體征可不明顯,隨著病情進展可出現雙側呼吸道音低和干、濕性啰音。所以孩子出現咳嗽劇烈、持續發熱的孩子,建議拍胸片,以明確有無肺炎。
支原體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染,也可通過直接接觸傳播,以冬季較多,平時可見散發病例,全年均有發病。約每隔3~7年發生一次地區性流行,其流行特點為持續時間甚長,可達一年。如北京地區1990年流行自1990年1月至1991年3月,持續一年二個月之久。
網上所說“白肺”,可能是檢查胸片時看到的白色陰影,這些陰影是一些炎癥的滲出影,而醫學上的“白肺”是呼吸窘迫綜合癥里面整個肺部彌漫性病變,程度是不一樣的,后者要嚴重許多,近期嚴重的支原體肺炎引起一些肺葉的滲出影較多,也就是傾向于第一種情況,而不是后面的情況,概念不同,不必恐慌。嚴重支原體肺炎的發生與患者自身免疫力、感染毒株的毒力及耐藥性均有關。
兒童支原體引起的“白肺”,發病早,進展迅速,病情較重,往往早期表現為發熱,尤其是高熱,而咳嗽不明顯或較晚出現,早期肺部體征也不明顯,因此,對于持續高熱患兒,應及時就診,查病原學及胸片檢查,以明確診斷,及時治療,防止并發癥及后遺癥的發生,提高生存質量,降低死亡率。
本病有輕癥、重癥和危重型,輕癥患兒病程在7天左右,一般預后良好,重癥、危重型患兒住院時間會更長。
由于支原體沒有細胞壁,對至頭孢、青霉素類抗菌藥物“天然耐藥”,故支原體肺炎常用大環內酯類、四環素類等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首選阿奇霉素,輕癥可居家治療;重癥推薦阿奇霉素靜滴,需住院治療。住院時間一般1周至兩周。
這些藥物的服藥方法比較特殊,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通過病情判斷服藥療程和停藥間隔,不建議家屬自行口服藥物,以免影響后續療效。故確認支原體感染后,一定要按醫囑規范治療,避免擅自購買抗菌藥物,以免延誤病情。
接種肺炎疫苗確實是能預防一些肺炎致病菌,但目前國內暫時還沒有能預防支原體肺炎的相關疫苗。預防支原體感染,要從增強體質、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做起,注意以下幾點:保證充足睡眠,加強體格鍛煉,增強抵抗力;注意室內通風,勤洗手,注意手衛生;合理飲食,以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為宜;避免去人群密集、通風不良的場所。
如果家人有發熱、咳嗽等癥狀,家里的小孩作為易感人群是最容易被交叉感染的,建議做好洗手、戴口罩,避免帶病照顧小孩等措施,大人也需及時就診。
本文作者: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越秀兒科 楊小樂、李敏敏主治醫師
審核:廣東省婦幼保健院越秀兒科 彭淑梅 主任醫師
(責任編輯:家庭醫生在線 通訊員:王舒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