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前三季度GDP增長;前三季度gdp增長率
文 | 青的蜂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3%!
10月24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成績單”。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870269億元,同比增長3%,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三季度經濟增速明顯快于二季度經濟,總體呈現恢復向好態勢。
事非經過不知難。
1—2月經濟運行好于預期,3月主要經濟指標出現回落,4月大幅下跌,5月經濟止住下滑勢頭,6月主要經濟指標較快反彈,7月多項經濟指標穩定增長,8月主要指標均超預期,9月主要指標增速加快……
回顧9個月,中國經濟走出一條逆勢上揚的“V”形曲線,這是在國內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超預期突發因素給我國經濟運行帶來嚴重沖擊的形勢下取得的,不僅充分證明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一重大決策部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也充分證明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鞏固經濟企穩基礎、促進回穩向上,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透視相關數據,投資、消費和外貿依然構成經濟增長的三大引擎。
從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54779億元,同比增長4.2%,二、三產分別增長3.9%、2.3%,突出的是基建投資、制造業投資動能在增強,投資在穩定經濟大盤中發揮關鍵作用。
從消費看,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41.3%,其中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52.4%,表明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不斷發力,內需推動經濟保持恢復向好態勢。
從出口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31.11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9.9%。其中出口增長13.8%,進口增長5.2%,貿易順差擴大53.7%,延續持續回升態勢,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作出了積極貢獻。
觀察中國經濟,不僅要看數據升降之“形”,更要觀察市場變化之“態”、把握長期發展之“勢”。
單從字面上看,3% 會給人帶來模糊認識,但仔細觀察這條“V”形曲線,可以看到不少突出亮點。如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增速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6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0.2%,高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4.3個百分點等,這突出顯示了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主要內容的新動能正在實現穩步成長。
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所指出的,“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這組數字讓我們在砥礪奮進、保持韌性中進一步提振了信心和決心。
勢要起而不可落,氣要鼓而不可泄。
四季度經濟在全年分量最重,不少政策將在四季度發揮更大效能,對于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向好具有關鍵作用。
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切實擔負著穩定宏觀經濟的政治責任,必須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堅持政策靠前發力、工作提速加力,精準有效狠抓落實。要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落實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挖掘自身政策潛力,保市場主體激發活力,堅持政府過緊日子,結合實際加大助企紓困力度,帶動有效投資和相應消費,繼續在改革上勇于探索,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為全國穩住經濟大盤作出廣東努力、廣東貢獻。
大舸中流下,青山兩岸移。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我們的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的決心和信心所在。只要我們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堅定做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夠推動中國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作者】 王慶峰
南方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