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8月9號,中央氣象臺8月9號天氣預報
一:1912年10月9日 第一次巴爾干戰爭爆發
1912年10月9日第一次巴爾干戰爭爆發。的黎波里居民觀看意大利軍隊進入利比亞首都。1911年10月10日,10月21日,意大利軍隊進駐北非,喬瓦尼·焦利蒂政府向蘇丹王梅爾梅特五世宣戰。柏柏爾人猛烈反擊意大利人的進攻,繼而意大利空中力量對其打擊。在登陸本格哈茲戰役中,600名意大利士兵戰死。
二:1936年10月9日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
最初時期,由于紅軍還處在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下,長征進行得很不順利,損失很大。1935年1月,紅軍攻占貴州第二大城市遵義,在那里召開遵義會議。這次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當時紅一方面軍只剩下3萬多人,蔣介石調遣了幾十萬軍隊進行圍追堵截。紅軍打破了敵人的包圍,四渡赤水,巧渡江,奇襲安順場,爬雪山,過草地,與各種難以想象的險惡的自然條件作斗爭,終于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陜北根據地。次年,紅一方面軍除發展陜北根據地,還進行了東征和西征作戰。1936年8月,四方面軍和二方面軍先后到達甘肅南部地區。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乘敵人尚未全部集中和部署就緒之際,迅速實現三大主力紅軍會師。為此黨一面指示二、四方面軍迅速北上;一面組織一方面軍分左右二個縱隊向南推進,進行接應。1936年10月9日,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著紅軍長征徹底勝利。
三:1986年10月9日,前蘇聯科學家揭開龍卷風的奧秘
莫斯科理論和實驗物理學研究所的科學家成功地揭示了龍卷風的秘密,龍卷風的破壞規模可與核爆炸相比。他們提出的關于龍卷風內引力——熱過程的理論不僅揭示了這一大氣特殊現象的性質,還可成為解決動力問題的關鍵。
新理論的作者、技術學博士維克托·庫申查明,龍卷風不是如以前人們認為那樣的“塵埃魔王”,它的漏斗狀旋渦是呈螺旋狀的雨。旋渦內部的旋轉達到超聲速。據科學家計算,當旋渦直徑為兩百米時,龍卷風中漩流功率達到三萬兆瓦,這相當于十座巨大電站的功率。
出現龍卷風之前先形成氣旋,氣旋是冷的和熱的大氣鋒相撞時產生的。如果氣旋在途中遇到積有許多雨的雷電云、河流和湖泊時,水即被氣旋收走,變成神速的漩流。根據物理學定律可知,這樣形成的龍卷風漏斗形漩渦會上升到寒冷的大氣上層。水在這里很快結冰,從而釋放出能量。蘇聯科學家的新觀點促使人們考慮獲得嶄新的動力的可能性。
四:2009年10月9日 奧巴馬以外交努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2009年10月9日,奧巴馬以外交努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美國第44任總統奧巴馬以外交努力獲得2009年諾貝爾和平獎中新網2009年10月9日電 據法新社報道,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9日宣布,美國總統奧巴馬獲得2009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五:2015年10月9日 南京大屠殺檔案正式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殺檔案“申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