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項目落地主要經驗、抓好項目落地
近日,福建省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辦公室推出一批“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助力推動項目落地”典型經驗案例,廈門市兩項經驗做法入選,并在全省推廣復制。
據悉,廈門市入選的兩項經驗分別為“廈門市持續深耕審批制度改革 助力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廈門市生態環境局深化區域評估成果應用 助力高質量綠色發展”。
在“廈門市持續深耕審批制度改革 助力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中,“6-8英寸SIC外延晶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2022年落地廈門,首期建設工程去年10月10日完成立項備案手續,去年11月2日開工。從立項到開工僅用時23天,比改革初期同類型、同規模的建設項目平均用時縮短207天,再次刷新工業廠房的建設速度。該項目的“廈門速度”,是廈門市多年來持續深化審批制度改革,不斷優化審批流程,著力提升審批效率的真實體現。
近年來,廈門市持續推進區域評估,融合構建更加完善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環評審批制度改革,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據不完全統計,東部體育會展中心等超過300個重大工程項目直接獲益,節省環評文件編制費用數百萬元,節約環評審批手續辦理時限超1萬個工作日。同時,打通數字壁壘,將區域評估成果匯入“一張藍圖”,實現區域評估成果數字化管理,不斷提升生態環境監管效能,在自然生態、營商環境、開放合作、社會治理等領域有顯著優勢。
市行政審批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廈門市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關鍵環節,勇于探索創新,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持續在全國走前列、做示范。近年來,廈門市牢固樹立“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優服務”的改革意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采取“簡環節”“優流程”“壓時限”等措施,不斷提升全鏈條審批效率,在助力項目落地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廈門日報記者 翁華鴻 通訊員 陳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