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日的主要新聞_2020年1月1日時政
6月,湖北長江天鵝洲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里,長江江豚不時出水換氣,陽光照射在其光滑的皮膚上。
“江豚是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的旗艦物種,水質好不好,江豚最有發言權?!北Wo區巡護管理科科長陶樂介紹,2006年長江江豚數量約1800頭,2017年降至1012頭,種群極度瀕危。
非法捕撈是江豚數量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江豚多以魚為食,過度捕撈導致江豚食物減少,還有不少江豚誤闖漁網。
“直到長江禁漁,江豚的生活空間才有所好轉?!碧諛氛f。
為了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2020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332個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
為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部署,公安部組織沿江15個省市和長航公安機關自2020年7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開展為期3年的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犯罪“長江禁漁”專項行動,以“零容忍”態度打擊非法捕撈犯罪。
重慶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全市共偵破非法捕撈水產品案1764件,規?;缸锩黠@減少。“水生生物種類明顯增多,一些不法人員受暴利驅使頂風作案,手段不斷翻新,犯罪從干流轉到支流、從江面轉到江底、從傳統轉到新型禁用漁具?!敝貞c市公安局環??傟犉茐纳鷳B資源案件查處支隊民警肖峰說。
以“1·11”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為例,犯罪團伙采取潛水電捕魚方式,深潛水下使用“電魚桿”實施非法捕撈,得手后迅速將漁獲物分散藏匿、連夜轉運,形成了前端實施非法捕撈、中端運輸、后端銷售的“捕運銷”地下產業鏈。盡管投入高、專業化要求高,但隱蔽性強、非法收益豐厚,單次作案所得漁獲物動輒幾百上千斤。
“深水魚類相對而言更加稀有,潛水電魚的破壞性更大?!敝貞c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總隊三支隊支隊長唐挺說。電魚桿經過人為改造,放電時可使電弧范圍內所有魚類麻痹甚至死亡,即便再放生,也永久喪失繁殖能力,對于其他水生生物亦有不同程度傷害,是一種滅絕式的捕撈方式。
在公安部統一指揮下,渝黔桂公安機關輾轉多地,最終抓獲嫌疑人113人,現場查獲漁獲物600余公斤。參與案件偵辦的肖峰記得,一次現場查獲的漁獲物有近200公斤。“既痛快又痛心?!毙し逭f,前者是因為連續蹲守了一個多月終于抓獲成功,后者則是想到這對于長江生態造成的嚴重破壞,“禁漁是為全局計,為子孫謀啊”。
長航公安局行使著四川宜賓至上海長江口2808公里長江中央管理水域的公安管理事權,在“長江禁漁”專項行動中,打掉團伙207個,查獲漁獲物近10.3萬公斤。
在工作開展中,長航公安也曾面臨難題:自身有水上執法優勢,但線索多來源于地方,抓捕行動也常在岸上實施,力量有所不足。而地方公安在處理涉水警情時,也常面臨專業設備、警力、技術薄弱的限制。針對這一情況,江地協作成為必然選擇。
“2021年3月,我們分局與荊州市公安局簽訂加強警務協作協議書,打造警務新機制?!遍L航公安荊州分局治安支隊支隊長張文敏說,雙方分別發揮執法保障優勢和執法專業優勢,實現水岸聯巡、資源線索聯享、案件聯辦、邊界聯防?!皟赡甓鄷r間里,我們共同偵辦13起非法捕撈水產品案。”
雙方聯合研發了“長江大保護(荊州)”手機APP,融合線索舉報、視頻報警等功能,對涉漁線索聯動推送、聯合查處。“2020年10月,APP上有群眾舉報江魚出售線索,經過合作辦案、循線倒查、同步收網,聯手打掉31人組成的捕、運、銷全鏈條作案團伙。”長航公安荊州分局石首派出所副所長陳政亮說,該案發生在荊州市下轄縣市的交界水域,公安機關通過江地協作打破了犯罪嫌疑人“鉆空子”的僥幸心理。
現在,越來越多群眾通過該APP向警方提供辦案線索。“長江禁漁‘水上不捕、岸上不運、市場不賣、桌上不吃’的風氣逐漸形成,專項行動不僅取得了法律效果,更凝聚了社會共識。”陳政亮說。
與長江內河航道沿線城市不同,地處長江出海口的上海,水域呈喇叭狀,江面最寬處超過90公里,是江海聯運、駁運集中地。在這里開展打擊非法捕撈犯罪工作更需借助智能手段。
在長航公安上海分局情指中心,大屏幕上清晰顯示著轄區內大大小小所有船只,點擊船只可進一步顯示其船名、航向、航速、航跡等基本信息。
“這是我們搭建的多元感知聯合執法平臺,強化了船舶信息掌控力度,‘馬甲船’‘幽靈船’行跡暴露無遺。”長航公安上海分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喻欣介紹,這一平臺為禁漁工作裝上了“千里眼”“順風耳”,補足監控盲點,實現全天候立體化巡防,通過分析船行軌跡準確判斷其是否屬于非法捕撈船只。與漁船打交道多了,辦案民警都成了“漁”中能手,也更加關注禁漁背后漁民的生活。在一起案件中,警方發現8名犯罪嫌疑人都是轉產安置的漁民,迅速將相關情況通報當地有關部門,有關部門很快對轉產安置政策落實情況進行調研和優化。
禁漁,是人與自然關系的重大調整?!耙粋€案件背后,往往涉及社會綜合治理的深層次問題。長江禁漁不能光靠打,要解決老百姓真正面臨的困難,還要讓老百姓在禁漁工作中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禁漁工作才能走深走實。”喻欣說。
3年禁漁,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逐步恢復。2022年,長江江豚數量回升至1249頭,與2017年相比,出現了止跌回升的歷史性轉折。十年禁漁,水清魚躍更可期。 (經濟日報記者 曾詩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