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灣跨海大橋圖片,泉州灣跨海大橋最長幾公里
圖為福廈高鐵泉州灣大橋
中國建設福廈高鐵泉州灣大橋,直接打破紀錄!一舉拿下3個世界第一,看來基建狂魔再次上線,那么這到底有多厲害呢?要知道建設跨海高鐵,難度遠遠超過一般的鐵路工程,估計全世界也就只有中國能夠完成這樣的超級工程,這座跨海高鐵大橋修建成功后,也讓國人對修建跨海峽大橋充滿信心。
圖為跨海大橋
據公開數據介紹,建設中的福廈高鐵大橋全長20.3公里,是全球首座建造在海上的此類工程,也是全球首座采用免涂裝耐候鋼建造的跨海大橋,大橋開通后,鐵路運行時速將達到350公里,三項指標均打破世界紀錄,在以往的基建工程中從未遇見,這不但代表了中國在基建領域的雄厚實力,也代表了相關工程人員敢于開拓進取的精神。 由于建造大橋的泉州灣地理氣象條件復雜,要對抗復雜的風況,全年6級以上風力天數多達91天,因此這項工程必須確保大橋在應對惡劣自然氣候時的穩固,負責施工的鐵路四院,作為全國知名單位,開拓性的運用了大量新技術和新結構,使得高鐵動車在11級暴風氣候條件下也可順利行駛,不會因為惡劣的大風氣候封閉交通。
圖為跨海大橋
施工中首次采用的免涂裝耐候鋼,是一種為解決海上高鹽高濕腐蝕環境,研發的優質鋼材,以往在海上建造的大型工程,由于采用的是普通鋼材,需要在表面涂一層耐腐蝕油漆,導致后期的維護十分繁瑣,需要定期對普通鋼材的表面重新刷漆,增加了后期運營維護的負擔,因此在采用免涂裝耐候鋼后,可抗拒海洋環境對鋼材的腐蝕,這也意味著大橋建設后,其使用壽命將達到上百年,這對一般的橋梁而言是根本不敢想象的。 由于福廈高鐵全長277公里,跨海段20.3公里,因此為保證大橋能夠對抗高烈度地震區,鐵路四院在大橋中采用了縱向粘滯阻尼器,金屬阻尼器,耐候雙曲面球型鋼支座等綜合減隔震技術,不但大量運用新技術和新采用,也充分圍繞“精品工程、智能工程和環境友好型工程”進行大橋的施工建設,使得這項工程很好地融入了自然環境。
圖為高鐵動車
有專家認為,這座跨海高鐵大橋的建造,將再次推動中國在跨海橋梁和大跨度高速鐵路工程上的發展,而在未來這座花費數億的工程,將直接帶動福夏地區的經濟發展,隨著中國跨海大橋在技術上的開拓進取,可以預見在未來中國的跨海大橋技術,將長期穩居世界第一的寶座,這樣的基礎建設實力,也將能推動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更為關鍵的是,未來中國有望再此基礎上,成功修建跨海峽大橋,從而再次讓全世界認清楚中國的基建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