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馬汽車上市了嗎—威馬汽車上市了嗎?
【CNMO】9月10日,威馬汽車官方微博稱:經過深思熟慮,威馬汽車自愿終止與Apollo出行在港交所的RTO進程。目前威馬汽車仍是Apollo出行的重要股東,未來將繼續支持Apollo出行的發展。這則公告標志著深陷泥沼的威馬汽車徹底失去了港股上市的機會,“翻盤”希望渺茫。
在高光時刻,威馬汽車先后進行過12次融資,融資總額超410億元。根據港交所IPO招股書顯示,威馬汽車在2019年至2021年三年累計虧損超174億元,截至2021年底,威馬汽車資產負債率高達202.36%,截至2022年3月31日,賬面剩余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6.78億元。
威馬汽車從2022年開始面臨生存困境,經銷商退網和裁員停薪等消息也接連不斷。不過,就在9月11日,一紙并購公告給威馬汽車的自救故事增添了魔幻色彩。
威馬等來“白衣騎士”?
9月10日當天,沈暉在微博上發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好事多磨,靜待花開。”并配了一個笑臉表情。沈暉還透露了自己的動向:“這周出差去了慕尼黑,然后紐約。”業界推測其正在為尋求投資而奔波,但沈暉的動作比預想的更快。僅僅一天之后的9月11日晚,納斯達克上市公司開心汽車宣布,已經和威馬汽車簽署了非約束性并購意向書,計劃增發一定數量的新股并購其股東持有的100%股權。
可能提起開心汽車,大家會有些陌生。實際上,它的前身是社交網站人人網旗下的二手車項目。2015年,人人網成立全資子公司人人汽車,推出二手車融資服務。2018年,人人汽車更名為開心汽車,開始正式進入二手車零售賽道。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5月,開心汽車通過SPAC(特殊目的并購公司)在美股“借殼上市”。第二年,開心汽車與海淘車全面整合,海淘車集團創始人林明軍出任開心汽車董事長兼CEO。開心汽車也搖身一變,成為了高端汽車新零售平臺。
2022年9月26日,開心汽車正式宣布已經和微型電動車企業無錫茂林斯達科技有限責任公司(Morning Star)簽署了約束性并購意向書,計劃增發一定數量的新股并購其股東持有的100%股權。并于2023年8月23日,成功收購茂林斯達。
一個二手車商來“拯救”威馬,是許多汽車圈內人士都沒有想到的。但細細想來也能理解,以威馬目前的市場規模和相較其他整車廠的掉隊技術,或許很難找到其他買主了。
“借殼”赴美上市
對于威馬汽車來說,港股目前是走不通了,那就只能去美股試試水。不過,目前雙方都沒有透露這次增發新股的數量,也不知道收購的價格。有觀點認為,以增發新股的方式并購股東股權,實際上等同于換股的方式,讓威馬汽車“借殼”開心汽車實現美股上市,這也是不少企業在美國上市的最常用的模式。
不過,這次并購能不能成功,還是未知數。通常來說,并購意向書是并購雙方談判后就并購事宜達成的初步協議,意愿書中的某些條款具有約束力,如保密條款、費用分攤條款等,在談判期間,目標企業不能再與他人洽商并購條款。
假如并購成功,威馬汽車“借殼”赴美上市這條路也并不容易走。首先,雙方需要充分協調和磨合,尤其是在管理、協調、文化等方面。此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對合并后的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足夠的實力和創新能力來應對挑戰。同時,這也需要開心汽車能夠提供足夠的資源和支持,以幫助威馬汽車渡過難關。
虧損大戶間的“強強聯手”
根據威馬汽車此前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9至2021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17.6億元、26.7億元、47.4億元;對應凈虧損分別為41.5億元、50.8億元、82.1億元。截至2021年底,威馬汽車的負債總額達406億元;截至2022年3月31日,威馬汽車的賬面剩余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剩36.78億元。
作為合作的另一方,開心汽車財報顯示,2022年,開心汽車營收8284萬美元,凈虧損8470.6萬美元,折合人民幣6.2億元。業內普遍認為,按照以往經驗,急切求合作的“弱弱聯合”盡管需求明確,但礙于雙方的能力,很難在短期內發揮成效,乃至擦出盈利火花。
威馬汽車在港交所IPO招股書中明確表示,“我們的運營需要大量資金。如果未能按可接受條款獲得充足融資,則可能對我們的業務及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照目前開心汽車的營收,恐怕是給不了威馬想要的。
此外,3月29日,開心汽車方面表示,已收到納斯達克的通知函,截至2023年9月25日,若屆時該股仍不符合最低股價(1美元/股)要求,將面臨退市。截至本文發稿,開心汽車的股價為0.261美元/股,退市風險仍未解除。
不過,有意思的是,開心汽車目前正籌備將10萬以下小型電動車出口到國外,同時也計劃建立海外銷售渠道。而如果再加入威馬,似乎可以一并拓展海外市場。另外,還有分析人士猜測,兩者可能合并推出新品牌,以擺脫目前的品牌負擔,或許會給雙發帶來新機遇,例如開心汽車退市風險解除,威馬汽車成功“借殼上市”,雙方均得到一個好結果,但這僅限于猜測階段。
寫在最后
總的來說,威馬汽車和開心汽車的合并似乎更像是一個互相取暖的過程。盡管兩家公司都面臨著很大的困境,但是合并之后或許可以通過共享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方式來嘗試走出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