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臺公鐵跨海大橋—京臺公鐵跨海大橋建成了嗎?
平潭大橋,這個曾經傳遍全國的名字,中國投資147億興建,如今已經傲然通車。這項工程的完成意味著陸地交通再次向臺灣海峽前進了88公里。這引發了一個問題:是否意味著京臺高鐵不久后也將到來?畢竟,從平潭到臺灣新竹只有68海里的距離。修建一座海底隧道或跨海大橋對中國而言并不困難。平潭大橋的建成標志著京臺高鐵大段的建設已經接近完成,未來,平潭可能成為連接到臺北的一個關鍵站點。
這座平潭大橋在建設過程中也有許多亮點。首先,它實現了六項技術創新。此外,這是中國第一座公鐵兩用的跨海大橋,既可以通行汽車,也可以通行火車,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這座大橋也因其建設地點位于全球三大風口海域之一而備受國際矚目。這個地區每年有超過300天的6級以上大風,200多天的7級以上大風,這些因素都增加了大橋建設的難度。
平潭大橋的建設地點具有風高、浪高和水深等特點,因此其難度與港珠澳大橋相當。盡管面臨巨大的挑戰,但這座大橋承載著兩岸同胞的期望。在惡劣的海上環境下,工人們冒著大風大浪,歷時數年完成了16.34公里的平潭海峽大橋建設。這座大橋包括3座雙塔斜拉主航道橋、228個橋墩,使用了124萬噸鋼材和294萬方混凝土。其所用鋼材和混凝土量在國內外都居于領先地位,遠超港珠澳大橋。
面對平潭大橋建設的巨大難度,工程團隊進行了6項技術創新,包括針對海域長棧橋的設計和施工技術創新、深水裸巖地區平臺建造技術的創新、大直徑鉆孔樁施工技術的創新、復雜海域波流力和臺風季風影響下的主橋墩施工創新、大風環境下的高塔施工創新以及復雜海域風浪的檢測和預報創新。
為了加快大橋的建設進度,相關企業創新性地研發了KTY5000大型液壓動力頭鉆機,這種鉆機一次可鉆5米直徑的鉆孔,是建造全球最大橋梁基礎樁的理想施工工具。為了確保大橋段的順利鋪設,工程團隊還定制了13架2000噸的海上造橋機,這些造橋機可以為施工人員搭建安全的工作環境。
平潭大橋是一座上下兩層的雙層大橋,上層設有時速100公里的六車道高速公路,下層設有時速200公里的國鐵雙線一級鐵路。它將平潭海峽周圍的大小島嶼連接在一起,縮短了附近城市的地面通勤時間。如今,它已成為福州半小時生活圈的核心工程,對未來帶動閩東地區的發展以及連接對岸的新竹市都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