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畢業生援疆政策、應屆畢業生援疆待遇
中新網新疆新聞9月24日電(莊濤)近年來,上海市按照“中央要求、當地需求、上海所能”,整合優勢資源,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公共衛生服務、醫療衛生管理等持續精準施策,不斷推動受援地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
實施衛生健康援疆項目66個,投入援疆資金13.77億元,派出5批次、263名援疆人才到喀什地區開展“組團式”醫療幫扶工作,幫助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喀什二院)由創三甲不斷向強三甲目標邁進;“三降一提高”(降低傳染病發病率、降低孕產婦死亡率、降低新生兒死亡率、提高人均壽命期望值)援疆項目助推喀什地區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依托上海30余家三級醫院實施定點醫療幫扶,促進喀什地縣鄉級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能力整體提升。
首創“組團式”援疆品牌
上海市援疆充分發揮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優勢,創立醫療品牌,精準化幫扶、專業化指導、項目化管理、品牌化建設,著力推進“五大中心”即: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創傷中心、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助力喀什二院打造南疆醫學高地。與此同時,瑞金、中山、仁濟、華山等上海10余家三甲醫院與喀什二院建立“以院包科”幫扶關系,支持喀什二院上海臨床醫學中心建設,助推喀什二院成功創建三甲醫院。臨床醫學中心的成功建設,助推喀什二院建成11個自治區級臨床重點??疲钛a了自治區技術空白212項。
2017年,南疆首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在喀什二院掛牌成立,引進上海知名專家及醫療團隊進站工作。
今年8月,在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舉行的深化“十四五”中后期醫療衛生對口支援協約儀式中,上海市9家醫院與喀什二院簽訂深化“十四五”中后期“以院包科”組團式幫扶協議;浦東新區、閔行區、寶山區、靜安區衛生健康委員會分別與莎車、澤普、葉城、巴楚縣衛生健康委員會簽訂“十四五”中后期深化醫療衛生對口幫扶協議,喀什二院與對口四縣簽訂深化緊密型醫聯體協議。
打造“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上海市醫療衛生健康援疆持續采用“請進來、走出去”方式,通過援派專家導師帶教、赴滬進修培訓、開展遠程教學、選派專家到受援地舉辦講座等形式,為受援地培養更多醫療人才,一批又一批專家團隊將上海優質的醫療資源、高水平的醫療技術和服務送到了喀什各族群眾身邊。
實施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定向醫學研究生培養和上海健康醫學院臨床醫學定向本科生培養項目,招錄喀什地區醫學研究生81人、本科生182人,構建公共衛生職業教育培訓體系,持續推進受援地醫療衛生骨干人才建設。
在喀什二院創建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加強全院13個住培教學基地建設,2022年應屆畢業生住培結業綜合考核通過率達92%。組織每名援疆醫療專家選擇2—3名當地年輕醫生進行醫學教研定向帶教,以師帶徒形式重點培養,選拔優秀業務人才赴滬進修,努力為受援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衛生人才隊伍。
數智賦能基層服務升級
持續完善“上海三甲醫院—喀什二院—四縣醫療衛生機構—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互聯互通的信息化網絡體系,全面升級喀什二院遠程診療系統。
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建設跨區域腫瘤等專病醫聯體平臺,引入上海皮膚病專科醫院和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專家資源,開展互聯網醫院工作,目前,已在喀什二院皮膚科、骨科形成固定時間、固定科目的上海專家遠程門診。近年來,滬喀兩地開展遠程講座307場次,遠程會診近1200次,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疑難病不出地區”目標。
創新中醫藥健康診療能力
安排寶山區中西醫結合醫院、閔行區中西醫結合醫院分別對口支援葉城縣中醫院、澤普縣維吾爾醫醫院。通過援建,受援地醫院的中醫科、針灸科診療水平明顯提升。開展中醫藥特色扶貧之路,開創了中醫遠程教學、技術推廣和手術現場指導的先河。上海中醫醫院在喀什挖掘梳理中(維)醫特色診療技術30余項,創建失眠等專病專科門診,填補了當地診治相關疾病的空白。
以巴楚縣中醫醫院作為重點扶持對象,打造“岐黃巴楚”品牌,推動中醫藥文化潤疆。通過上海援助,巴楚縣中醫藥工作得到自治區高度認可。
上海援疆為受援地培養初級、中級以及高精尖醫療衛生人才隊伍,提高當地醫務人員能力水平,盡快實現由“輸血”到“造血”的轉變,發揮喀什二院公立醫院“龍頭”牽引作用,依托醫聯體網絡,輻射帶動當地縣鄉村三級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逐步形成實現“縣強鄉活村穩”的良好局面,打通服務當地群眾健康“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