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洲大橋上游是什么橋-白沙洲大橋位于哪里?
未來效果圖
長江日報融媒體9月24日訊(記者韓瑋 通訊員張靜 王虎 胡明杰)9月24日,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武漢“建橋軍團”在擁有4座過江大橋的8公里“橋群”江段上再創世界紀錄,世界跨度最大的雙層公路懸索橋——楊泗港長江大橋南岸錨碇完工,猶如一個扎根地下的“大秤砣”。大橋主纜將通過武昌、漢陽兩岸的錨碇拉起全橋。同時還首次披露楊泗港長江大橋是世界上功能最全大橋,包括了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及人行觀光休息區等多種功能設置。
楊泗港長江大橋是武漢市第10座長江大橋,為武漢二環、三環之間的一座跨江特大橋,也是連接白沙洲、南湖與漢陽四新片區的重要跨江橋梁。
總承包方中鐵大橋局楊泗港大橋南岸項目經理李永旗介紹,這座大橋不僅是世界跨度最大的雙層懸索橋,更是世界上功能最全的大橋。
中鐵大橋院楊泗港大橋總體設計負責人張成東透露,這座大橋上下兩層均設雙向6車道,時速分別為80公里和60公里。據測算,未來楊泗港長江大橋設計標準日通行能力可達12萬輛至20萬輛小汽車。考慮到過江大橋更全面的功能性,下層還設有2條雙向非機動車道,上、下層共設4條人行觀光道,并設有8處人行觀光休息區。
大橋位于長江武漢段的“橋群”江段,橋址8.2公里范圍內有4座橋梁(從上游至下游依次為白沙洲長江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楊泗港長江大橋距上游白沙洲長江大橋2.8公里,距下游鸚鵡洲長江大橋3.2公里。在橋梁如此密集的區域,考慮通航、交通量等因素,大橋設計為主跨1700米一跨過江,江中不設橋墩,并采用雙層雙向12車道,橋面寬33米。
大橋由武漢城投集團投資建設,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承建。中鐵大橋院副總工程師、楊泗港大橋總設計師徐恭義介紹,由于楊泗港長江大橋的特殊設計,其錨碇需承受兩根主纜的巨大拉力,造就了“世界之最”。
該橋預計將于2019年底建成通車,建成后將極大完善城市快速路骨架系統,緩解過江交通壓力,帶動新區發展,優化城市空間布局。
此外,從橋型上來說,楊泗港長江大橋是長江上首座雙層公路懸索橋,造型獨特,建成之后,既可豐富“建橋之都”武漢“橋梁博物館”的內涵,也將成為武漢城市新名片。
由于橋梁跨度大,雙層車道多,根據懸索橋結構受力特點,直接導致了大橋主橋荷載重、主纜拉力大、橋塔壓力大、基礎規模大。大橋共兩根主纜,單根設計拉力為6.5萬噸,所承受的拉力足以吊起一艘航母;主橋梁體部分總荷載達10萬多噸,比一艘航母還重;將主纜上所有重量牢牢抓住的錨碇因此達到30多萬立方米。徐恭義表示,“可以說,楊泗港大橋的每一個關鍵部位和環節都是超級工程。”
楊泗港長江大橋北起漢陽國博立交,沿漢新大道,跨過鸚鵡大道、濱江大道,跨越長江后過武昌新武金堤路止于八坦立交。南錨碇位于武昌岸,北錨碇位于漢陽岸。作為大橋的重要受力結構之一,錨碇的主要功能是承受大橋主纜的拉力,兩個錨碇將要拉住全橋的重量,兩根主纜通過錨碇把橋梁給拉起來。
據中鐵大橋局楊泗港長江大橋二分部總工韓勝利介紹,楊泗港南錨碇外徑為98米,為世界同類型橋梁最大,平面面積相當于16個籃球場大小,成槽深度66.8米,“可以說是在地上挖了一個巨坑,在內安裝錨固系統,再澆筑混凝土。”施工中經過了地下連續墻、基坑開挖、澆筑混凝土、錨固系統安裝等多項工序,最終歷時14個月完工。
在懸索橋錨固系統安裝過程中,采用了精制螺栓進行連接,在國內尚屬首次,一個錨碇中,連接錨梁和錨桿的螺栓達7萬個,安裝精度達0.2毫米。與以往采用高強螺栓連接相比,能使其在結構上受力能力更強,還能更好地將索股拉力傳遞至錨碇混凝土基礎,滿足楊泗港長江大橋一跨過江設計的索股受力需要。
南岸錨碇 長江日報記者 胡九思 攝
南岸錨碇 長江日報記者 胡九思 攝
【編輯:陳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