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與政策論文500字大學生_形勢與政策論文500字大學生2022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塑造大學生靈魂的主渠道、主陣地,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精神風貌。為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從課程設置、內容選取、實踐教學、方法創新等方面提出了“五化三融合”的教育教學模式,整體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水平,打造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新模式。
“五化”:整體推進思政課教育教學
課程設置一體化,整體設計思政心理理論課程。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都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幫助學生認識客觀世界、改造主觀世界、豐富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方面,有著很強的互補作用。在教育教學中,學院將心理健康課程與思政理論課程和實踐教學進行一體化課程設計,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教學等5門必修課程分學期交叉開設,環環相扣,做到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學生思政課學習全過程,用心理學方法帶動思政課教育教學,以思政理念引領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相得益彰,有序運行。
理論知識模塊化,開展問題導向的專題教學。模塊化(MES)原是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模式,也稱之為“任務模塊”。為了便于學生系統掌握理論知識,學院結合高職學生特點,對思政課程內容進行了模塊化設計,在模塊之下開設教學專題,每個專題下設計“以問題為導向的課堂教學”。例如: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設計為“站起來——毛澤東思想”“富起來——鄧小平理論”“強起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個教學模塊,在每個模塊下設計若干專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由問題引導,突出重點內容。譬如:專題十一,怎樣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專題十二, 中國為什么要堅持和平發展的道路;專題十三,如何理解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實踐活動體系化,統籌安排實踐教學主題活動。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繼續、擴展和深化。學院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工作,著力建立與理論教學相對應的實踐教學體系,統一管理實踐活動,與學生處團委密切結合,主題相同的活動合并開展,按照課程,由教研室統一發布,教師全程指導參與,學生理論社團承辦,避免了缺乏內涵、各自為戰、重復勞動、浪費精力的現象。思政課實踐活動按照不同主題分類開展,貫穿學生學習全過程,每個教研室每學期主辦一場第二課堂活動,學生全員參與。如第一學期的活動有堅定信心、居安思危主題活動,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先鋒”演講,世界精神衛生日主題教育宣傳,中國近現代史知識競賽等;第二學期有“高舉旗幟、紅色記憶”第二課堂活動,“讀原著·誦經典”比賽,“5.25”心理健康節系列活動,“走訪紅色基地、踐行愛國理念”;寒暑假期有“ 深入基層、體驗民情”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主要依托立項課題、重大活動、重大事件、重要節慶日,緊密圍繞一個主題、集中一個時段,進行政策宣講、社會調研、體驗民情、反映民意、扶貧助貧、撰寫心得體會、課題論文、調研報告,開展特色鮮明的主題實踐活動。
學生學習信息化,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習信息化就是要使學習手段科技化、傳播信息化、方式現代化。信息化要求就是在教育過程中較全面地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改革,從而適應正在到來的信息化社會。學院依托教育資源平臺,建設資源共享課程,搭建師生互動的信息化教學平臺;建立“ 勿忘初心”微信公眾號,建立QQ群、微信群,與學生進行即時、遠程溝通,及時掌握學生真實思想動態,提高教師教學的針對性,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將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進行信息化環境下教學業務組織與流程創新,在教學中采用翻轉課堂、參與式教學等方式,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問題、搜集資料,課上典型發言、集體討論,最后教師作歸納總結,同時配合演講、游戲、辯論、競賽、作品設計等多種學生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
考核評價多元化,完善思政課考核辦法。思政課傳統考核方式比較單一,存在“閉卷多,開卷少,筆試多綜合評價少”的現象,導致學生循規蹈矩,缺乏活力,也迫使教師在教學上追求大而全、滿堂灌,嚴重束縛了教師與學生的創造性。學院根據高職學生實際,采取以全程追蹤為核心的過程性考核。在原有課內考核和期末考試的基礎上,加大實踐環節和學生的實際思想品德、行為規范的考核力度和權重,形成“總評成績=平時成績60%(個人操行、課堂表現、實踐能力)+期末考試成績40%(筆試考核:《概論》閉卷考試、《基礎》閉卷考試、《形勢與政策》撰寫論文或實踐報告)”的考核模式,其中個人操行結合學生處學生操行評定及處分情況進行成績評定,實踐能力結合團委第二課堂成績進行評定。綜合考核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實際表現,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思想品質水平和基本素養。
“三融合”:不斷拓展思政課教學效果
融合積極心理學理念,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學院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優勢,將積極心理學倡導的六大美德和二十四種優秀品質,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貫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全過程,并且滲透到專業課程教學、學生管理、社團發展中,以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建構正向思維模式,培育積極處事風格為基礎,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開展團體輔導、專項討論等形式,達到個人心理健康、關系平等、精神愉悅和舒暢,讓師生在思政課的學習和實踐中既有積極的情感和正向的思考,又有獲得感的正向激勵,形成了強大的積極心理能量場,提升了工作和學習效果。
融合思政導師制,深入開展思想引導工作。融合“思政導師制”是鑒于以往思政課中教師“ 講完就走”,不能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和生活狀態而提出來的。思政導師制,即以思政課教師為各系思政導師,由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集體備課、輪番講練,熟練掌握理論核心要義,然后面向全院多渠道開展新思想宣講,助推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先,與輔導員隊伍緊密結合,以日常教育為切入點,參與基層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傳導新思想;其次,聯合院團委從“青馬班”選取優秀成員組建理論社團,專題培訓后走進學生群體,傳遞新思想;再次,思政導師融入專業團隊,推動“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轉化,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滲透于專業教育;最后,開展各類主題實踐活動,校內以道德講堂為宣傳媒介,校外以主題實踐為載體,雙向引導學生感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魅力和深刻內涵,達到知行合一。
融合職業素養教育,拓展思政課程教學內容。職業素養是指包括職業道德、職業習慣、團隊合作和吃苦耐勞等內在精神和氣度。學院依托職業教育資源優勢,服務學生職業發展,與北京修證公益基金會合作開展“職業素養教育公益教學點”,引導學生“ 修職業之道,證素養之悟”,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知識能力培育與價值觀培育、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服務學生與學生自我服務多個方面,加快“學生”到“職業人”的角色轉變,為適應職業崗位需要打下了良好基礎。好的思政工作應該像廚師用鹽,不能讓學生光吃鹽,而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五化三融合”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新模式在自然而然的融合中達成了政治思想教育的目的。在“五化三融合”思政新教育教學模式帶動下,我院師生在教育部組織的“大學生講思政公開課”活動中,先后榮獲河北省二、三等獎各1項,同時獲得思政類比賽國家級優秀獎1項、省一等獎2項、省二三等獎9項,立項省市各類科研課題9項,發表高水平科研論文20余篇,取得了較好成績。“五化三融合”的模式之所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是因為它聚焦當代中國高職院校教育理論與實踐中的熱點問題,以廣闊的視野、精深的剖析、豐富的教學形式,引導大學生深刻認識時代使命和歷史擔當,從而做到了課程深化、拓展與創新的統一。
(作者: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兼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建軍 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秦愛君)
刊于《教育家》雜志2019年12月刊 總第2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