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會議營銷主持稿,保健品公司活動主持稿
前些時候,被抓的束昱輝,華林事件,鴻茅藥酒等等,都與保健品這三個字分不開。爆炒背后的“中國神藥”是保健品的圣教,蒙派傳奇。
蒙派大佬韓耀國在2005年出版過一本書《蒙派營銷》。今天就以書為抓手,看看這個神奇的蒙派。
書里把蒙派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分別為
- 1987年-1993年,一張報紙打天下
- 1993年-1995年,投遞小報創奇跡
- 95 -98年,整合營銷大組合
- 98-2000年,會議營銷,活動營銷出重拳
- 00-04年,規模廣告搶灘走
書是2005年出版的,故時間節點就到04年。
1988年的一天,內蒙古小伙烏力吉闖進了山西大同晚報社,他拿著一張報紙,要求以此為模板連續刊登10個版廣告。
在此之前,他已被多家報社拒絕,他手里的樣報對一種名為“楊振華851”的口服液極盡吹捧之詞。
《大同晚報》廣告部的人接下了這個活。如果他們不接,走投無路的烏力吉只能把一車口服液拉回老家呼和浩特。
烏力吉手里的那張樣報,來自一個名叫吳炳新的家伙。同為“楊振華851”的經銷商,在包頭礦務局當過工人的吳炳新的銷量甩了烏力吉幾條街。
經過仔細研究,烏力吉終于發現了這個秘密武器
大同的廣告登出來后,烏力吉車上拉的400箱產品很快銷售一空。他拿上大同的報紙,在山西各個城市如法炮制,每天收回的貨款用麻袋裝。
在吳炳新和烏力吉這些營銷天才的推動下,“楊振華851”成了中國最知名的保健品,廣告打到了央視黃金時間段,還成為了亞運會指定產品。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經銷商隊伍,廣告也越來越出格。如果不是1991年媒體的批評報道,并引來衛生部的嚴查,“楊振華851”可能就是今天的娃哈哈。
吳炳新還做了一個產品,三株口服液。
他通過油漆刷遍了農村的墻,做義診下鄉,電視電臺報紙的輿論宣傳,把三株從銷售一個億搞到80億元;鼎盛的三株集團有15萬銷售人員、600家子公司,是當時中國最大民營企業銷售團隊。
吳炳新甚至說過他的團隊在全國只有中國郵政才可以與之對抗
跟鴻茅藥酒一樣,因為1998年3月,湖南常德一老漢因服用三株口服液而死亡,一經報道,轟動全國,當年銷售額就大跌。
吳炳新的學生烏力吉也找到了一雙可以讓糖尿病自我痊愈的鞋——馳譽藥磁鞋。
他的銷售主要在新疆和成都展開,一場活動賣四五千雙鞋是非常正常的。
成都當時一篇報道記載,數萬人聚集在西御街排隊購買藥磁鞋,讓交通都癱瘓了。因為想聽講座的人太多,導致便攜式收音機被賣脫銷了。
賣個鞋子,竟然讓收音機生意也好了。
可見當時人們的瘋狂
在吳炳新和烏力吉邁向巔峰的時候,32歲的杜海軍拿到了內蒙古涼城縣“鴻茅藥酒”的全國總代理,開始把這款神藥賣向全國。
他用的是整合營銷,大規模的肆無忌憚的電視宣傳片,是打感情牌的片子。
在活動時,又搞一個蒙古風情特色的活動,做一些夾報精美的宣傳單頁,加上義診等等。
在1999年,鴻茅藥酒的銷售達到10億元,成為蒙派的經典案例。
之后2000年開始,醫藥分家、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開管理的政策先后出臺,處方藥一律禁止在大眾傳媒上發布廣告,而地方標準的藥品批號也將被撤消。
鴻茅藥酒不能再打廣告了。但天無絕人之路,
2003年11月25日,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將鴻茅藥酒列入非處方藥。
2006年,杜海軍聯合鮑洪升,以500萬的估值收購了鴻茅藥酒,將總部搬到了北京。
2008年,大股東杜海軍將股份轉給鮑洪升。
鮑洪升出場了,這個家伙也是“蒙派”中的泰山北斗
1996年鮑洪升成為“護腎寶”的全國總代理,很快成為“補腎一哥”。之后,又陸續代理“美福樂”減肥產品、藏藥。
倪虹潔主演的婷美內衣廣告,成了一代少年的性啟蒙。
2016年,鴻茅藥酒的銷售額是16.3億。
”婷美“ 倪虹潔
“蒙派”對于人性的把握可謂登峰造極。在宣傳塑形衣的時候,再好的廣告語都不如:
拿剪刀一剪塑身襪,立刻就彈出了肥嘟嘟的肉
和鴻茅藥酒一樣,婷美也精心選了代言人,而且獲得了額外甜頭。當時企業曾經考慮過趙薇、林心如、蔣雯麗、李湘四個人,但最后選擇了并不出名的倪虹潔,因為她的親和力很強。
沒有放在臺面上說的另一層原因是
當時有謠傳說她是變性人,之前在廣告中倪虹潔只是露出笑臉,觀眾渴望看到她的身材,以辨真假。
1999年底,《北京青年報》對倪虹潔被謠傳為變性人的事兒進行了報道,一下子代言人成為熱點話題,帶動形成了很好的銷售勢頭。
每年的正月和秋季,內蒙古呼和浩特都會舉辦 “內蒙古醫藥保健品招商會”,那時全市的酒店賓館爆滿,餐飲、服務、旅游保守估計增長40%。
就像莆田醫院壟斷了全國的民營醫院一樣,以吳炳新,烏力吉為頭狼,內蒙古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藥品保健品營銷產業鏈,被叫做“蒙派”。
蒙派一位早期的領袖自己統計過,
全國85%的醫藥保健品從業人員來自內蒙古,超過50萬人,年銷售額約在100億元左右
他們把最重要招商會放到自己的家鄉,每年兩次,衣錦還鄉。
“內蒙古醫藥保健品招商會”上,匯集了全國的保健品生產商。這是蒙派成員們掘金的時機,一旦發現有噱頭的產品,拿下代理權,他們將很快成為千萬富翁。
不單拉動自己家鄉的經濟,又能做生意,真的是極好的點子
2000年之前,中國的地方報紙、地方電視臺,包括省級的衛視,1/3到1/2的廣告都來自蒙派;中國的二流影視明星,主要的廣告合同來自蒙派產品。
蒙派產品養活了中國的二流影視演員,也托起了地方媒體的飯碗。
非處方藥的批文是在2003年下來的。時任食藥監局長鄭筱萸是過去十幾年來少見的被判死刑的官員,藥品文號統一換發就是當時藥監局腐敗的重災區。
當年調查鄭筱萸時,人們發現這位局長一年內受理了10009種新藥審批,是美國的67倍,平均每天審批29種
包括鴻茅藥酒、莎普愛思在內的一大批處方藥就在那個時間段成為了非處方藥物,可以堂而皇之地進入大眾媒體進行宣傳。
蒙派成功的時間,正好是中國缺醫少藥的年代。百姓對疾病有恐懼,信息又封閉,只能通過電視廣告來接受信息。蒙派營銷高手抓住這個機會,大肆廣告,一炮而紅。
內蒙這幾個大佬也敢干,加上一些家鄉特色,教育講座,包裝,推銷,就是能賣?,F在不一樣了,信息透明,沒有療效都是白扯。
時代大勢,利益綁架
只是可憐無知的老人家,聽了10年的廣告,用了不能看好自己病的藥,到頭來人財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