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示范縣_國家有機食品發展中心
建德有機茶園
走進建德市天羽嶺后有機示范茶業基地,一株株茶樹綠色可人但葉片嬌小。茶園老板歐陽立明笑道:“我們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和平常茶園比,畝產量降了15%,但畝產值反而上升了15%?!?/p>
打通 “綠水青山 ”向“金山銀山”轉化路徑,近年來,建德將生態產業作為綠色發展的主引擎,像歐陽立明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12月11日,在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經驗交流會暨現場推進會上,建德榮獲全國首批、浙江首家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示范縣。
此次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示范縣的推出,由生態環境部授權下屬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組織開展,前期共有15個縣(區)報名參與角逐,最終浙江建德市、四川西充市、四川浦江縣、貴州鳳岡縣4個地方入圍,在11日的驗收打分中,建德排名第一。
起步早起點高
傳統技藝與高新技術相融
為什么建德能獲此殊榮?專家驗收組成員、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有機食品發展中心主任肖興基告訴記者,建德開展有機食品生產的起步時間比較早,“2005年就開始了,到今年已有14年經驗。起點也很高,參照國際標準,還融合了高新技術?!?/p>
運送農家肥的軌道車
譬如歐陽立明的1181畝有機茶葉基地,連續16年通過OTRDC認證。與常見的茶園不同,一排排茶樹中間的走道不是光禿禿的,而是菜籽餅、枯草等傳統農家肥,每隔一段距離,就豎著一個粘蟲板、捕蟲燈,“采用了傳統的種植方式,但技術上有了創新。”歐陽立明說,茶園實現了部分機器換人,往茶山上輸送農家肥不再純靠人工,一條自動運輸軌道解決了問題。茶園監管交給了電腦,由“智慧大腦”來計算出最佳養植方案。
施的是農家肥
政策大力支持
專家授課培訓人數800余次
喜人的成績背后,有建德市相關政策的支持,這也是建德能獲評全國首批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示范縣的一大原因。
十多年來,建德市委、市政府健全體系、完善制度規范、強化內外管理、加強跟蹤服務、創新搭建平臺,把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示范市與國家級生態示范區、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建設、省級生態文明市建設有機結合起來。
為針對性指導企業規范農事管理,以及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問題,圍繞監管要求、認證知識、投入品管理等相關領域,積極引進專家和機構,經常性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2011年來已舉辦培訓班15次,邀請各級有機專家授課,培訓人數800余人次,覆蓋全市所有有機企業。
老百姓對健康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為此建德市委市政府年復一年地持續推動有機產業發展。同時,本土一批優秀的農業企業和農技人員紛紛聚焦精力,主攻有機產品,共同向“有機”這片新藍海邁進。
高級農藝師、千島銀針的研究者張友炯是建德茶業產業一名響當當的人物。自1982年1月從浙江農業大學茶葉系畢業后,張友炯回到家鄉建德一直從事茶葉技術研究與推廣,迄今已經32年。
他告訴記者,有機產業的推廣,亦是對農村生態環境的再塑,“你會發現,溪流越來越清澈,小魚小蝦甚至野蜂都會多起來,被農藥化肥打破的自然環境被一點點修復。因此推廣有機產業,是值得堅守、造福后代的好事。”
鐵皮石斛有機種植園
產品不愁銷路
建德有機產業生產總值達6.64億元
有機產業要做得好,最后的銷售環節必不可少。“大杭州本身的消費水平就不差,又緊靠著上海、長三角,再加上生態環境好,市場方面建德做得非常不錯?!毙づd基說。
建德蓮花村的杭州九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鐵皮石斛、種植、加工、銷售與技術服務為一體的農業科技型企業,已形成產品研發、營銷、旅游、餐飲服務于一體的多元化產業鏈,實現了一二三產的融合發展。
鐵皮石斛種植園迎來游客團
記者來到該公司的鐵皮石斛種植園時,正逢旅游團來參觀,展示廳里熱熱鬧鬧的,老板娘許建茹喜上眉梢:“搭上建德全域旅游的快車,差不多每天都有三五百的游客來,我們鐵皮石斛的銷量完全不用愁。”
許建茹告訴記者,這些種植鐵皮石斛的大棚,原來是養豬場、養雞場,“那時候環境真的差?!?014年退養轉型,帶頭有機種植鐵皮石斛,”從最開始‘斛’字都不認識,到現在年收入百萬元,比原先開養殖場還賺!“最關鍵的是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紅火。
立足資源優勢,建德執起手中的“綠色”巨筆,推動“建德制造”有機產品走向廣闊的健康市場。
截至目前,建德有機產品認證企業多達43家(含國內、國外有機認證),認證面積達4664.28公頃(含國內、國外有機認證),占市域國土面積的2.01%。有機產業已成為建德現代農業的支柱產業,生產總值從達6.64個億元,農民收入逐年增加。
“接下去建德還將加大扶持力度,推動有機產業持續發展,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杭州生態環境局建德分局總工程師琚志華說,“擴大宣傳,讓老百姓和企業深入了解有機產品、有機產業,能有所收獲;此外,我們還將搭建平臺,互通資源、技術等,讓有機產業有更廣闊的市場,也讓成熟產業有更強勁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