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商號碼能放心使用嗎、虛商號碼有什么缺點
就好像“電信詐騙”的提法讓中國電信有口難辯一樣,近期一份關于通信詐騙的調查報告稱“170/171號段在可疑號碼中所占比例不容小覷,(虛擬運營商號碼段)成為詐騙高發的陣地”,這種“工具有罪論”讓虛商哭笑不得。
“工具有罪論”背后的尷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對實施通信詐騙的不法分子同樣有效。之前由于某些運營商對接入號碼透明傳輸的管控不到位,使得不法分子可以通過“修改主叫號碼”的方式輕易披上“高大上”的“馬甲”,利用某些特殊號碼(例如特服號)及其背后所代表的企業公信力實施詐騙,或是干脆通過,大肆散播欺詐或廣告信息。隨著整治打擊力度加大、上述路子逐漸被封堵之后,不法分子不得不再次踏上購卡外呼或發送短信的老路。
那么,為何虛商業務會備受不法分子們的青睞?
從直接原因來看,價格優惠和手續簡便是兩個主要推動因素。一方面對于虛商而言,由于國內電信市場發展環境并不很理想,加上虛商基本都采用業務批發轉售的方式開展業務,與當前運營商的代理團隊差別不大,因此虛商在發展預期的巨大壓力之下,對于大量開辦業務的需求自然是求之不得。另一方面是之前部分虛商對實名制落實存在執行不到位的現象,既有業務發展過程中“蘿卜快了不洗泥”的問題,也有虛商內部的運營管控機制無法及時跟進政策變化的原因。
但從更深層次看,如果將責任都扣在虛商頭上顯然是不公平、甚至是避重就輕的。通信詐騙現象已經成為社會民眾深惡痛絕的“牛皮癬”,可謂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卻又屢禁不絕。這是由于通信詐騙已經形成龐大、成熟、跨越多個地域和線條的黑色產業鏈,過去三五個人一部電話就“開張”的小團伙現今已不再是“主力軍”,如今的大多數團伙是對內分工明確、流程清晰、欺詐的“業務水平”不斷提高,對外實施多種形式的不法侵害活動—或是設下誘騙與恐嚇的陷阱,以銀行賬戶涉嫌犯罪、高額投資回報、股票期貨交流等名義洗劫受害者資金;或是以推銷商品、低價購買名牌貨等名義進行販劣售假,打打“擦邊球”。
這些黑色產業鏈的從業人員“上崗”之前有細致深入的培訓流程,“業務”開展過程有悉心到位的指導,甚至還有團隊溝通會、“業績考核”等管理手段。這種“黑色產業鏈”的發展壯大使其對通信通道的需求量不斷增加,不管使用的是否是虛商的號碼段,其深層原因依然是司法介入力度不足、不法分子的犯罪成本與回報相比太低,虛商必須進一步規范自身的經營行為、積極開展自查自糾,但更重要的是司法介入對“黑色產業鏈”的打壓,以及密切與虛擬運營商、基礎運營商之間的配合,從源頭上鏟除“黑色產業鏈”的生存土壤。
虛商也應自省
雖說打擊通信詐騙的“黑色產業鏈”不能將責任都推到“工具有罪論”上,但虛商也應當反省自身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從虛商牌照發放至今,虛商依然難以取得根本性的突破,這其中緣由并不能簡單用一句“環境使然”來掩飾。
虛商的尷尬在于,牌照發放之前,業界和消費者普遍叫好,但業務正式啟動之后卻依然
只能在三大基礎運營商的夾縫之中求生存、謀發展,個人客戶市場上除了個別虛商在原有其他業務的客戶群體上進行業務整合之外,大多數期望直接發展客戶的虛商都難以達成目標。
反過來看,當初期望值被炒得很高的消費者發現虛商批發轉售的業務與基礎運營商并無太大區別,甚至在某些條件下競爭力還不如基礎運營商,因此觀望成為是最穩妥的選擇。
如果虛商只追求個人客戶市場的放號量,又不能與基礎運營商的產品有明顯差異化,那消費者憑什么選擇虛商的服務?
因此,虛商要么考慮價值模式的轉變,要么考慮開拓新的目標市場。隨著移動互聯網生活的日益豐富,要么產生新的價值領域,要么在原有價值領域和新價值領域之間尋找新價值的“縫隙”。
例如近期家庭安防、家庭保健與遠程醫療等領域逐漸升溫,可以從產業鏈源頭切入并整合推出一體化解決方案,并由此向其他領域延伸;或是利用自身靈活多變、快速響應的優勢填補市場價值“縫隙”需求,例如滴滴打車采用虛擬號碼作為臨時通信的中間號碼,切實保護了雙方隱私。所以,只有加緊豐富自身的價值模式,減少對個人市場放號量的依賴,虛商才能真正摘掉“二道販子”的標簽,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
關注融合時代請長按
《通信世界》旗下公眾號
專注丨深度丨融合
關于通信世界
一個全媒體綜合服務平臺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人民郵電出版社主辦,
是中國通信通信產業的前瞻媒體
欲看更多好文,請點擊菜單欄“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