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了阿奇霉素出現紅疹怎么辦(掛阿奇霉素疼怎么辦)
“醫生,我肯定是這個藥過敏,說明書上都說會產生皮疹、瘙癢的”,
門診上經常有病人指著說明書,言辭鑿鑿指點江山。
事實上幾乎所有正規藥品,說明書都應該這么寫!
因為任何藥物都可以引起不良反應,說無任何毒副作用的都是騙子。
水果、花生、大豆、小麥乃至陽光……都可以引起過敏或毒性反應,何況藥物。
而藥疹是最常見的藥物不良反應,只是每種藥引起的概率大小不同而已。
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常用的氨芐青霉素,是外科醫生最愛的“金三聯”之一,只是特別容易引起發疹型藥疹。九十年代后代替的羥氨芐青霉素(阿莫西林、阿莫仙)和新的頭孢類,雖然比起前輩副作用更小效果更好,但依然是容易引起藥疹的明星,并因此被皮膚科醫生牢牢記住。而大環內酯類(紅霉素、阿奇霉素、羅紅霉素、克拉霉素)抗生素則相對發生率低。
就像食物也是一樣,堅果類和魚蝦蟹蛋等引起過敏的相對多一些,但許多水果甚至面粉、米飯也有過敏的可能。
所以說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人體很奇妙又各不相同!
不要迷信哪種藥肯定好或哪種藥肯定不好,
才是最大程度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基礎。
就醫者需要做的是客觀完整地提供病史,如果能簡明高效的提煉概括當然更好,千萬不要一上來就主觀判斷從而誤導醫生。
比如許多面部皮膚病的患者,醫生只要一問平時護膚的情況,馬上很警覺地嚷嚷“這個和化妝品沒關系,我已經用了很長時間了”。
事實上醫生也沒說你是化妝品過敏,但按照你的病情這是必須要了解的。
別急于為自己購買的產品洗白,有一說一地描述事實,把診斷這任務留給醫生比較好。
真的化妝品過敏也問題不大,只要及時停用并適當抗炎抗過敏治療,會很快恢復。
最怕不是過敏,而是這個長期使用的化妝品中違規添加強效激素,尤其是一些號稱抗敏或美白的產品(激素是治療過敏的好東西)。
開始感覺很好,時間長了導致激素依賴性性皮炎,出現紅腫瘙癢灼熱緊繃等,皮膚越來越脆弱了而已,比真正的過敏更麻煩。
插播一個保護自己的簡單方法:
盡量從正規途徑購買大家熟悉和公認的一些品牌,而不是聽賣的人講得天花亂墜。
尤其是宣傳“純天然”、“純植物”、“零過敏”的,因為事實上任何國家的化妝品中不存在這樣的神奇,每種化妝品都需要形形的各類成分組合,直接貼黃瓜片敷香蕉泥可以算純天然,但純天然并不等于無傷害。
回到剛開始的問題,
用藥后出現了皮疹、瘙癢,
1.一些發熱發疹性皮膚病,如麻疹、川崎病、風疹、水痘、幼兒急疹等,開始表現為發熱和呼吸道癥狀,往往會用一些“感冒藥”等,按照疾病發展特點,幾天后會出現泛發性皮疹,這時候不仔細鑒別,容易誤診為藥疹。
2.真的是藥疹,皮損泛發且顏色艷麗、瘙癢明顯、符合藥疹的潛伏期(首次用藥到發疹一般4-20天)和臨床特點,那就趕緊把可疑藥物停了,根據嚴重程度選擇合適的抗過敏治療。
3.碰巧!就像注射疫苗后碰上偶合反應,意外總是無處不在,何況2000多種皮膚病中,有許多是表現為瘙癢性皮疹的,而且是常見病。每種病有每種病的特點,讓專業醫生去判斷,別想當然地搞錯了方向,冤枉了這個藥沒什么,以后變得無藥可醫才是大事情。
看病如破案,許多時候就是從一些貌似不起眼的蛛絲馬跡中發現關鍵線索。
所以就醫時能夠準確提供病史相當重要,
沒有正確的診斷那接下來的治療也就只能撞大運了。
按照規范,盡力幫助患者找到真兇、恢復健康是醫生的職責,
而客觀完整提供病史也是患者的義務之一。
盡可能用相對平和的語態將發病經過描述清楚,不要一上來就急于下結論。
只有醫患同心,大家攜手共同努力才會大大提高戰勝病魔的可能性!
朱敏剛
皮膚科主任醫師、浙江省醫療美容主診醫師、2016年浙江省優秀皮膚科醫師。
從事皮膚性病專業20余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理論知識。除熟練掌握皮膚科常見病診療外,近年來對過敏性皮膚病和影響美容的面部皮膚病進行了重點關注和實踐探索,通過內服外用藥物、醫學護膚品、注射、果酸活膚及激光、光子、射頻、LLLT等物理治療和個體化設計方案,在中西醫結合治療上取得了良好療效。
感謝您對我的信任,我會用我的專業知識盡力幫助您。科學護膚、合理用藥,讓我們一起用耐心、信任來促進健康、呵護美麗!
愛好:旅游、隨手拍和一切美好的事物!
西塘的櫻花快要謝了,有時間的話記得來走走看看喝個下午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