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學帶隊老師開場白怎么說、研學帶隊老師發言
2021年,經管學院鐘穎老師作為第一作者的3篇文章分別發表在UTD24國際期刊Operations Research、INFORMS Journal on Computing和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其中,Operations Research與同屬INFORMS旗下的Management Science并稱為管理科學和運營管理領域國際公認的兩大頂尖期刊。鐘穎也因此榮獲電子科技大學2021年學術新人獎,經管學院2021年度研究新人獎。
“90后”青年教師,連發3篇UTD,消息一經傳出便在院內引發熱議,不少學生稱他為“學術大神”,甚至有人戲稱他為“卷王”。然而,做科研并非是鐘穎最初的選擇,這條學術之旅更像是“個人”主動與“科研”磨合,在深思內悟中而生發的由衷熱愛。
讀本科時的鐘穎對金融機構的工作充滿了憧憬,覺得那是一份很“高端”的職業,于是,碩士研究生畢業后,他去了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從事量化分析工作。原本打算要在金融行業里當好一顆螺絲釘的鐘穎,在工作的一年中發現,實際的工作內容并不像想象中那么“高大上”,他漸漸感到枯燥、乏味,并產生了要“逃離”的想法。
理想和現實的落差讓鐘穎開始思考“要不回學校試試做科研?”就這樣,鐘穎聯系了本科學校的一位老師,最后誤打誤撞成為了這位老師的博士研究生。可是,博士生的求學生活也并不如鐘穎想象中那么順利。由于在企業待過一段時間,思考問題的模式與學術研究者思考問題的方式有很大不同,鐘穎說:“我最開始與導師溝通,像極了‘雞同鴨講’的過程,想把最基本的需求表達清楚都很困難,常常和導師處于自說自話的狀態。”
讀博之初,鐘穎并未感受到學術的樂趣,每天看論文、做研究,半年過去了,也未見任何成效,他又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做學術?!耙痪蛽Q個公司繼續工作吧。”正當鐘穎即將要去新公司工作時,突然發現之前做的一個研究竟然做出來了,“誒!好像還可以!”,收獲成果帶來的喜悅讓鐘穎決定繼續堅持做科研。
鐘穎說,和導師爭辯時絕大多數時候都是自己錯,對導師的很多思想也不能十分理解,但他相信導師在學術領域做的時間久,分析問題的視角更高遠,傳遞的解決問題的思路肯定有他的道理,所以即便存在意見分歧也依舊會按導師的指導去做。
“當我看到敲進電腦的代碼在反應的時候,就像打游戲取得勝利一樣快樂?!比腴T之后,鐘穎對科研的興趣愈發濃厚,他開始不問結果地去學習,去鉆研。挫敗是常有之事,他的很多文章都是讀博第三、四年才開始投稿的,而從論文發表時間來看,第三篇發表在UTD24期刊的文章實則是鐘穎讀博以來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寫的第一篇文章,從2015年9月開始著手到2021年8月被發表,前后歷時近6年。
“要把研究的目光投向對經濟社會發展有益的地方,努力去挖掘學術領域里亟待解決的問題,敢于突破?!薄爱斈阏f出一個問題的解法,即使不懂行的人也能明白其中的原理,那就代表你的研究基本成功了?!薄拔覀冑M盡心力精心鑄造了一把‘屠龍刀’,雖然也不知道還有沒有‘龍’讓你‘屠’,但也許有一天其中的某些方法就實踐在了各個領域里?!?/span>
在“經才研學”學術分享交流會上,鐘穎用幽默生動的語言向同學們分享了自己對“什么是好研究?”“怎樣做好研究?”的看法及論文書寫的一些心得,以期為同學們做科研提供經驗參考。
鐘穎認為,好的研究應該追求從0到1的理論創新,避免漸進式的創新和“搬磚”式的研究;解決問題要“取巧”,簡單才是美;研究成果必須得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鐘穎在“經才研學”學術分享交流會上分享科研心得
怎樣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思路?鐘穎的做法常常是拋開某個問題幾十年來的研究歷程,刨根問底追溯到問題產生的根源,重新去審視它面臨的困境,當不受前人研究思路影響時或許就能打開另一扇窗。在他看來,所有博士學到最后都應是“哲學博士”,對美的認知將逐步趨同,數學只是表達思想的語言,方法只是解決問題的工具,在科學研究里,判定美的標準重在問題解決的思路是否簡單且漂亮。做科研講究邏輯推演,還要會分析當前問題與之前的問題有何不同,如果基于現有的理論方法可以直接套用,則文章的貢獻也有限,若現有理論不能用,則要思考如何改進,能否提出全新的解決方案。
在一篇研究性論文里主抓一個“賣點”,用精確的白描性語言傳達文章的核心思想,鐘穎的論文創作幾乎都遵循著這一基本原則。他把寫文章的過程比作是匠人雕琢藝術品,確信能引發讀者共鳴的好文章一定是形神兼備的,而學術寫作的關鍵就在于怎樣用一個簡單又巧妙的方法去解決社會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難題,致力做到理論研究有深度,思想方法有高度,價值創造可量化。
問及如何才能做到深刻透徹又簡明扼要地表達文章的核心思想,鐘穎回答:厚積薄發。
讀博時,鐘穎的導師要求每個學生寫的第一篇文章都必須另辟蹊徑,做一個新的研究方向?!禘arning and Learning with Varying Cost》這篇發表在純運營管理類期刊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上的文章就是鐘穎尋找的新方向,也是讓他做得時間最長、最痛苦、最煎熬的文章。一方面因為剛開始接觸科研,看到一個知識點不懂便去查是什么意思,結果發現里面還有更多不知道的東西;一方面并不清楚什么是好的研究以及專家們對“美”的評判標準,只能慢慢去摸索和嘗試。
論文主要講述了市場的動態定價問題,結合機器學習相關知識,從方法層面探究了在需求、成本不斷發生變化的過程中如何實現利潤最大化,文章打破前有研究設計的算法框架,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算法模型,旨在為企業實現個性化決策提供借鑒。2017年,文章一稿完成,結果投稿被拒,到2021年最終被發表,其間在評審的建議下還經歷了三輪修改。
每一次的修改都是臻于完善的過程,鐘穎談到,如果此時感到思維混亂,邏輯不清的話,最好回到論文寫作的第一稿去重新厘清思路,調整行文框架,讓評審讀懂創作中心,盡可能滿足其要求的同時又保留研究內核。鐘穎鼓勵同學們一定要多去參加學術活動,這樣才能更加透徹地了解一個好的研究成果的創作過程,洞悉創作者的潛在想法,進而拓寬自身研究視野,不拘泥于方寸之間。
前面有多掙扎,有多痛苦,拿到結果后就有多開心,鐘穎說:“萬事開頭難,做科研就像古代練功,扎馬步雖然枯燥,卻是打牢基礎的必經之路,看文章亦是如此。在沒有任何積淀的時候,看問題很膚淺是正常的,只有積累足夠多,到能把復雜問題分崩離析,解析得鞭辟入里了,才有可能博觀約取?!?/span>
隨之在UTD24期刊發表的兩篇文章,鐘穎將研究觸角聚焦在了超大規模仿真優化問題上,成果填補了仿真優化相關領域的研究空白。正是因為經歷過被折磨得死去活來的至暗時期,令人欣喜的變化也在悄然發生,鐘穎在UTD24期刊發表的第二篇文章從開始寫作到見刊用了4年,第一篇被發表的文章從2018年開始做到2020年6月被接收,耗時2年。雖然最早的研究最后才被發表,但鈍學累功,不妨精熟,時光會見證,千磨萬擊的錘打終將在不經意間引發質變。
“有些人開花早,有些人開花遲?!辩姺f一直記得導師說過的這句話,他堅信社會的包容性給了每個人廣闊的發展空間,條條大路通羅馬,所以希望同學們不必為一時沒有做出研究成果而焦慮和懊惱。
談及未來規劃,鐘穎覺得教學和研究同樣重要,作為新人教師,教學工作才剛剛起步,近兩年會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在教書育人上,當好思想的傳遞者,與學生一起攀登知識高峰。
關注"電子科大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關于985、211、"雙一流"建設A類高?!娮涌萍即髮W最新精彩資訊!
本文轉載自電子科技大學新聞網